景泰:“二师兄”撞上高科技本报记者 李琴琴

白银日报 2020-11-09 08:47 大字

“我们这里猪的饮食起居都由机器人保姆来照顾,也就是说猪所需要的一切,再不需要人来操作,人工只是辅助。”近日,“全媒体集中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新建村的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一座占地426亩的智能猪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甘肃区域负责人张驰告诉记者,他们的猪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只需通过专用手机软件,就可远程查看猪舍内的光照、投喂等情况,需要喂食时,在后台设定好具体数量,在手机上就可一键搞定。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5000亩。项目遵循绿色有机循环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全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猪养殖场为目标,计划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0座,配套24万吨专业化饲料加工厂、公猪站、有机肥厂、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分两期建设。明年1月将正式投用,9月左右将有第一批生猪出栏。

与传统猪舍“脏乱臭”不同,张驰告诉记者,未来这里的“二师兄”们将享受“超五星级”的照顾,“我们单元里面有巡检的机器人,可以随时监测猪的气味、体温、卧的姿态,来判断这头猪有没有生病,如果生病,通过机器人把所有的信息整合之后反馈给一线饲养员,从喂养、粪便清理到最后生猪的物流转运都由机器人来实现,基本上做到无人值守,厂区人员更多的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厂区出栏10万头猪,只需要120名工人辅助养殖。”

记者了解到,系统通过“猪脸识别”技术来指导投喂饲料,既能减少浪费,也能结合实际选配粥料,提高猪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过去,一名饲养员能管理200头猪。如今,有了这个智能投喂系统,一人可以饲养1万头猪。而通过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养出的猪,营养摄入更均衡、全生命周期用药量少,猪肉品质也会更好。

“眼前这个智能化养猪场,几年前还是一片没人愿意种的荒坡地。”草窝滩镇党委副书记张颖说,新建村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普遍偏低,很多荒坡地因此被撂荒。

为了盘活沉睡的荒坡地,该村将农户和村集体的闲置荒坡地以流转的形式入股给企业,流转土地的农户在拿到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可进入企业工作,获得第二份收入。

“猪场建成之后能够达到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同时带动50到100人的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能够达到5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就是生态效益,猪场产生的沼液属于有机肥,可以还田利用,10万头猪产生的沼液,能够供应1万亩耕地的还田利用,它的肥力就相当于一个840吨的尿素厂,加一个2340吨的碳酸氢铵厂。”

新闻推荐

强化产业导向 夯实发展基础

(上接第一版)每个县区新建2个牛羊、果类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个农贸市场、2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全市建成县乡村电商...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