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下的景泰之“变”

白银日报 2018-09-10 09:15 大字

景泰讯 (特约通讯员俞宝荣)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晴,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长城村的红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抓紧时间采摘新鲜的红辣椒。

“我们通过‘三变\’改革,动员群众土地入股,发展老干妈红辣椒种植面积近3000亩。”景泰宏祥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树弟对景泰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地说,“未来面积将达到20000亩,目前正在筹划建设‘老干妈\’种植加工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依托“三变”改革和“6+5”产业扶贫计划,通过“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长城村周边165户515人增收致富。

景泰县“三变”改革项目遍地开花,长城村只是其中的一朵。

自2017年下半年甘肃省启动“三变”改革以来,景泰县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先行先试,先后制定出台《“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指导意见》《景泰县“6+5”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全县试点项目实现戈壁特色种植、养殖及乡村旅游、日光温室蔬果、订单高原夏菜和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全覆盖。逐步探索出了“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戈壁种养”“三变+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找准了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经济的“新实力”,让“三变”改革下的景泰之“变”格外耀眼。

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通过摸索实践,景泰县自主创新出“固定面积分红”“等价实物领养”等分红模式。五佛乡实行“三变”整乡推进,金坪生猪养殖,老湾村稻鱼综合示范项目,泰和、兴水、冬青、西源四村分别以碱水养殖、稻鱼综合、肉羊养殖、露地蔬菜为主导。草窝滩镇长城村新品红辣椒种植基地项目,通过搭建与知名品牌“老干妈”的直供渠道,以“定种苗、定药肥、定技术、定收购、补保险”的“四定一补”方案,保证农户稳定收益。喜泉镇北滩村华达戈壁农业试点项目,建设5000亩戈壁农业生产基地,采取“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购销”的“四统一”模式,通过实行大棚网格化管理与租赁经营(劳务保底递增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产业增收平台。此外,中药材种植、黑毛驴、奶骆驼等特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百姓致富新的产业依托。2018年,通过综合施策,以“三变”模式带动发展蔬菜3.8万亩、中药材4万亩、马铃薯0.7万亩、羊150万只、牛1万头、猪50万头、禽140万羽、黑毛驴5000头、奶骆驼500峰。

除了“三变+戈壁种养”模式外,景泰县在实践探索中开展“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草窝滩镇西和村,崭新的文化墙和七彩廊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千合农庄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施工中。

“2017年中央提出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后,我们感觉西和村又迎来了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草窝滩镇党政负责人介绍说。在“三变”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镇按照“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三变”发展模式,不断延伸打造“丝路杞园·渔农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成立了首家“三变”改革承载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资的旅游公司,开发QQ农场、枸杞“跑步鸡”、草莓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真人CS战场、七彩环形道等相关娱乐项目,合力打造旅游乡村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参与“三变”改革,助推当地群众脱贫。

此外,该县五佛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沿黄自然风光,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大红枣种植,并配套建成垂钓、观赏、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13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新闻推荐

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现场会景泰召开

本报景泰讯(记者王云祥)9月4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牧厅、白银市政府主办的盐碱水...

景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景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