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水资源 做好水文章——景泰县积极探索“兴水强县”新路径特约通讯员 黄亚琴
炎炎夏日,走进景泰县寺滩乡高效节水灌溉九支滴灌园,可见田间软管密布,一窝一窝的大西洋种薯长势正旺,不远处有一座4万立方米蓄水池和泵房,采用“三级过滤、自动排砂、反冲洗”黄河水源滴灌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地区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今年,景泰县漫水滩乡依托节水滴灌项目,积极引进甘肃省奇钦农副产品贸易公司,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400亩,着力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寺滩乡和漫水滩乡的节水示范基地正是景泰县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景泰县立足县情实际,将“兴水强县”作为“1366”战略目标的途径之一,按照“节水、引水、用水”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农田灌溉、盐碱地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盘活水资源,着力做好水文章。
正路镇地处该县最南面,属纯山区乡镇,除少部分耕地利用井泉灌溉外,绝大部分都是旱沙地。寺滩乡是一个典型的山灌结合农业乡,山区极度干旱缺水,但土地广袤。
为破解干旱难题,景泰县以水利开发项目为抓手,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先后实施正路引提灌和寺滩引水两项“旱变水”工程。这两项工程竣工后,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靠天吃饭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黄崖坝土地开发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片区内群众人均水浇地3亩以上,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干旱山区1.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景泰县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地形为盆地,导致灌溉回归水排水不畅,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土地严重返碱。全县因盐碱化弃耕土地6.5万亩,耕地大面积盐碱化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这种局面,景泰县提出了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16字工作方针,充分利用盐碱回归水发展水产养殖,变劣势为优势,变短板为特色,在盐碱弃耕地、盐碱水域发展现代渔业。
由于土地盐碱主要分布在草窝滩镇、上沙沃镇、芦阳镇、五佛乡、中泉镇等乡镇,该县根据各个地区盐碱多样化程度,因地制宜、因村制策,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渔业发展计划。
中泉镇的脑泉村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脑泉村已建成标准化鱼塘3个、水域面积23亩,高密度虾池6个、水域面积10亩,投放鱼苗1000余公斤,计划发展成为占地300多亩的水产休闲养殖基地。
草窝滩镇在实施工程治碱(开挖排碱渠)、生物治碱(种植枸杞)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生态治碱,已开挖水域面积380亩,建成鱼塘260亩,投放美洲白对虾、金鳟、虹鳟、黄金鲫、中华鲟等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今年,草窝滩镇将围绕打造全县盐碱地治理水产养殖实验示范基地开展综合开发,建成美洲白对虾高位池100亩、盐碱水养殖标准化池800亩,发展葡萄、大麦、甜菜、甜高粱等适应性农作物种植120亩。
五佛乡依托盐碱水资源和现有养殖基础,着力打造集渔业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泰和村高效低碳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已开挖鱼塘200亩、虾塘50亩;建设高效蔬菜大棚100亩;建设精品育苗基地400亩。基地建成后,可生产各类鱼虾18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到2100万元。
新闻推荐
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景泰县“三产”联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纪实特约通讯员黄亚琴
近年来,景泰县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99亿元,同比增长9.3%;完成工...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