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陇原巧手”编织脱贫致富梦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0-2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丽丽

“一缕缕丝线连起创业妇女,一个个串珠串出幸福生活”。目前,全省涌现出15名“陇原巧手”带头人,她们帮助带动全省近2万名妇女从事巧手制作,人均年增收近1.5万元。

“陇原巧手”是省妇联发起的妇女手工编织项目,通过传统手工编织产业帮助贫困妇女灵活就业,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拓展产品营销渠道。记者走访了其中的几位佼佼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张小文是武山县四门镇西川村的一位农民,为了心中的艺术梦想,她远离丈夫和孩子,只身一人在兰州的出租屋里用一把麦草、一柄刻刀、一只镊子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迷恋上麦秸画是在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乡间一幅麦秆制成的《喜鹊闹梅》工艺画所吸引。我喜欢麦秸画那油画般的严峻柔美,浮雕般的立体感,以及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构图。我就在自家的土屋里,用几捆麦秆开始探索。”张小文说。

然而,要想将一根根纤细的麦秆变成一幅画,不是件简单的事。

一次张小文在省城兰州看画展,结识了一位做麦秸画的师傅,她虔诚请教,虚心学习,终于掌握了麦秸做画的基本要领。一幅麦秸画从原料准备到成型,要经历20多道工序,麦秆要蒸30到40分钟,然后把没用的剪掉,把有用的劈开,晾晒成平面;再用小刮刀把里层刮掉,最后用熨斗在刮净的麦秆皮上进行上色。所需的麦秆皮处理好后,再在白纸上勾勒出画的雏形,然后进行制作。

“巧手”编出一片天

自2010年创办艺梅民间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以来,定西市的景爱琴已经培训了千余名学生。2013年,她又创建了定西市大坪剪纸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60多名农家妇女就业。如今,她采取的“企业+培训+农户”的经营模式,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又吸引更多人学习和传承剪纸艺术,增加了更多农村妇女的收入。

走进她的创作室,满眼全是剪纸作品:风光、花鸟、十二生肖、人物、鲤鱼穿荷的窗心,游龙戏凤的炕边,耕地、养鸡、盖房子、洗被单、姑娘出嫁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农村劳动场景和生活画面,都被她用剪刀记录了下来。

现在,她手下的这些剪纸,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她和当地众多农村妇女共同增加收入的一条渠道。

“对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次重大机遇,依托民俗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肯定会有前途,我和姐妹们都很有信心。”景爱琴说。

自小跟着母亲学做女工的刘兰芳,是庆阳香包艺术传承者中的佼佼者,她凭借着自己的悟性与辛勤努力,和许多庆阳香包艺术的传人们一起,把庆阳传统香包艺术带到了全国的展台。她还有幸被相关部门邀请赴美国,在白宫草坪、耶鲁大学等名校讲台上宣讲黄土地上的香包艺术。

“从最初制作荷包、鞋垫、枕套等最简单的物件入手,我注意到实用的东西在市场上更有销路,其后便开始尝试制作绣花鞋、肚兜、盖头等既有地方特色又实用的作品。”刘兰芳说。

如今,刘兰芳已成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的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可以自行设计生产300余个香包系列产品;同时,公司还是庆阳市妇联手工编织示范基地,仅2015年就培训当地妇女2000多人,目前累计有4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

巧手编织政府助力

省妇联“陇原巧手”负责人何部长说,手工编织是一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民俗特色的传统产业,包括绣、编、织、剪、画、串等技艺,具有市场需求大、投入成本少、就业门槛低、吸纳人员多、工作方式活、增收前景广等优势,是帮助贫困妇女灵活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去年,省委、省政府做出把妇女手工编织工作与“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紧密结合的重要部署,将“陇原巧手”技能培训纳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下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培训10万“陇原巧手”,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妇联推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切实帮助贫困妇女通过掌握手工编织一技之长,灵活就业、脱贫增收。

景泰县的张永翠告诉记者,在她发展手工刺绣的道路上,各级妇联组织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县妇联的培训班,她学到了技能,经县妇联协调,她多次代表景泰文化产业参加兰洽会,红梅怒放、牡丹吐蕊、玉兰清香、溪水潺潺、骏马奔腾、园林优雅……这些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华贵典雅、精美绝伦的绣品画令中外客商叹服。2014年,她的刺绣公司被确定为全省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省妇联一次性拨给扶持资金5万元,为她缓解了资金压力。

在第二十一届兰洽会上,甘肃省“陇原巧手”联盟首次举行签约展洽,共有69个项目签约,涉及刺绣、香包、剪纸、编织、雕刻等30多个种类,签约总金额3.13亿元。“这些签约项目的落实,将会帮助甘肃省贫困妇女通过手工编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何部长说。

近年来,省妇联大力实施“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来”***行动,以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6220个建档立卡村的贫困妇女为主体,以持续增加贫困妇女收入为核心,明确了从2015年至2017年,创建100个“陇原巧手”示范基地、扶持培养700名“陇原巧手”产品经纪人、培训14万名“陇原巧手”并实现脱贫增收的目标,切实帮助贫困妇女通过掌握手工编织一技之长脱贫增收。

目前,全省涌现出15名“陇原巧手”带头人,她们帮助带动全省近2万名妇女从事巧手制作,人均年增收近1.5万元。

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省还将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建立省级陇原巧手体验馆和陇原巧手创意示范园,在敦煌市创建陇原巧手馆和女人社,重点在村级打造陇原巧手女人坊,促进陇原巧手产品进驻文化集市、手工一条街、淘宝甘肃馆、旅游景点、商业中心等,最大限度地把贫困妇女的手工产品转化为商品。

新闻推荐

白银: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气质

本报记者高子发2015年,白银市正式获得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城工作从此揭开了新篇章。一年多来,全市上下齐心建设繁荣文明幸福新白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春风化雨,有...

景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景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