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地遍染绿色——景泰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走进景泰县红水镇,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枸杞地,灰色枝条上挂满枸杞果,一串串,红得鲜艳,闪着玛瑙般的光泽;在红樱桃种植园,100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分列两行,整整齐齐,一株株樱桃树沐浴在强烈的沙漠日光里,枝条修剪得疏密有致,叶片发亮——看到这些景象,谁又能想象到这里曾经是连绵起伏的沙丘。
这仅仅是景泰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景泰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屏障功能,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逐步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
农业增“绿”——绿色高效生机无限
景泰县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合农业发展。如何挖掘农业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兴农富民,景泰一直在积极探索。
该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通过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已落实以草窝滩镇、漫水滩乡、一条山镇、红水镇为主的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以五佛乡为中心的4万亩红枣生产基地,以红水镇、喜泉镇为主的2000亩玫瑰种植基地。养殖产业方面,按照“生产进小区、农民进协会,清洁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思路,突出养殖小区建设,不断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加快转变养殖方式,建成规模养殖场累计达到2006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在推进建设特色农业的同时,大力开展特色林果产业种植,把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促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林果产品系列开发,突出品牌建设,先后注册了红枣、枸杞、梨等商标达40余个。目前,全县经济林面积达20.15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4.5万吨,年产值8.8亿元。2014年林农人均纯收入1.7万元。
产业兴“绿”——转型升级永续发展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环保压力大的困境,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为此,景泰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行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对接国家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强势推进各类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景泰陇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新型墙体加气砌块灰沙砖及干粉砂浆、景泰天恩新科技建材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建设等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建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风能资源,大力引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引进高附加值、低耗能、无污染的项目,逐步实现传统工业的生态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前,景泰县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50兆瓦,年发电量达44646万千瓦时;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70兆瓦,年发电量达9793万千瓦时,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正在景泰蓬勃发展。
村民赞“绿”——最美乡村绽新颜
绿色是长盛不衰的生命、是取之不竭的财富,更是人居环境中一道最为亮丽、最有特色的象征。
景泰县在致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给百姓一片浓荫。该县大打乡村绿化美化攻坚战,以红水镇红沙岘村、芦阳镇石城村、五佛乡兴水村、草窝滩镇青城村(续建)四个省级美丽新村示范点和喜泉镇新民村、条山镇水源村、草窝滩镇龚家湾村、红水镇昌林村等四个美丽新村为重点,投入苗木费100万元,调运栽植国槐、侧柏等园林绿化树种15万株,并辅助栽植月季、丁香等花灌木。
今年,景泰县还将依托农村能源、退耕还林等项目,引进推广一批农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发挥农村清洁能源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目前,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110座;在漫水滩乡、上沙沃镇等2个乡镇试点示范新型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沼气池体为全“玻璃钢”结构)72户;采购发放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156台、高效节柴炉47台,在全县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农田“白色污染”初步得到遏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新闻推荐
景泰讯近日,景泰县正式启动农户分户管理精准帮扶精细化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核实,实施动态调整,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切实推动扶贫对象“五清六有”。据悉,该平台...
景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景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