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乡村 红堡子村见闻本报记者 吴晓

白银日报 2021-02-05 08:50 大字

“红堡子原名大堡子,1936年红军长征会宁会师前夕,北上红军抵达红堡子后在这里设立了指挥部住宿休整,当地群众在开明人士王翰的带领下开门迎红军,积极捐粮捐款,支援粮食500多担,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此后大堡子改名红堡子。”王氏后裔、会州博物馆馆长王东良介绍说。

为了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军精神发扬好,王翰后裔王东良夫妇自筹资金于2000年开始修建会州博物馆,现已建成一座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在内的,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中心。目前,馆内有藏品近万件,图书杂志10万余册。

近年来,红堡子村党委不仅充分利用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动员党员、乡贤、群众筹资筹劳修建红堡子革命烈士陵园和会州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来发展红色旅游,还积极发挥全村党员在各行各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回乡创业的90后年轻党员秦启权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在外面闯荡了几年,回来后发现我们农村也有一片创业的天地。2017年我注册成立了会宁县陇上小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年来,流转土地1500亩,经营大棚1200座,露天蔬菜800亩,现在我的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会宁县陇上小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启权说,作为一名党员,在致富的路上,他首先要感谢党,还要传承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争取在自己致富之余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新闻推荐

会宁县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会宁讯近年来,会宁县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培育典型、示范推广、全面发展”和“边建设、...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