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绣雕《清明上河图》亮相会宁民间艺术大师李松霖铁笔作画再现传世精品本报记者 张萍 文/图
他不仅喜欢玩刀,还喜欢在金属板上用刀作画……他的名字叫李松霖,是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近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李松霖耗时三年多,运用自创的金属绣雕技法精心摹刻创作的巨幅力作《清明上河图》已于日前完美收官。
据悉,李松霖这幅用刀雕刻的《清明上河图》长17.08米、宽0.8米,这幅金属版的《清明上河图》,用细腻的绣雕刻绘刀纹与金属板材本身的光泽相结合,用另类艺术形式再现了原画作所描绘的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独具艺术性、观赏性、独有性和装饰性。
喜欢玩刀爱上作画
今年36岁的李松霖是白银市会宁县老君镇人。2006年师范院校毕业后他做过图书编辑策划、书画装裱和木雕等工作,但不甘平凡的李松霖最终选择不走寻常路,自创了一条“手工金属绣雕”工艺美术之路。2015年拜入兰州阮氏门下,成为阮氏微雕第四代传人。2016年入评“第二批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
“我不是艺术特长生,所学的专业也不是美术,但我从小喜欢玩刀,也喜欢书法和绘画。这金属板画上的图案,都是我用刻刀一条一条、一点一点精雕细刻出来的。确实很费工夫。”李松霖指着他的一件件绣雕作品介绍说。十年前,还在兰州打工的李松霖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有人用钉子在一块铝合金板材上刻画山水,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创作。他将改锥打磨成雕琢刀具,废寝忘食,在不同的金属板材上不停摸索。他还三进敦煌莫高窟,后来又在天津一家手工木雕厂打工,边学艺边练习,终于练就了自己的这门绝技。
李松霖说:“我把这种技艺自名为‘手工绣雕’,是因为这是一种纯手工在金属板材上刻绘图案的工艺美术形式,刀纹有刺绣般的纹理效果。”十年来,李松霖自创八十多种雕刻刀法,运用平雕、旋刀、冲刀、反旋刀、正旋刀等刀法上的变换,以传统图案、壁画、书法、篆刻、肖像、剪纸、风景、花鸟虫鱼等为素材,经过设计、打磨、做图、着色、雕刻、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创作出了两百多幅各种尺寸的绣雕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绣雕作品的强烈视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
《清明上河图》是金雕挑战
据李松霖介绍,他选择重刻《清明上河图》,既是对他这些年金属绣雕技艺的一个总结,也是对金属绣雕工艺技术的一个挑战。2014年,随着李松霖手工绣雕技艺的日趋成熟和绣雕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喜欢上了他这种独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手工艺术品”,但当时创作的绣雕作品多以小幅单品和条屏为主,大幅面作品创作较少,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挑战自我的想法,那就是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重刻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及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这给李松霖进行绣雕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细致、完美地体现原作的“精、气、神”,从那时起,李松霖开始着手深入研摩《清明上河图》的每一个人、物、景等细节,并为此四处考察备选材料,同时构思如何进行创作。
2016年2月起,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李松霖开始在他位于老君镇的工作室内正式进行创作。由于绣雕作品需要充分利用刻刀在金属板材上精雕细琢,通过刻画一条条细腻的线条或者点面,再与金属板材本身的光泽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另类的艺术和视觉效果,因此李松霖对《清明上河图》原作进行了反复推敲,然后对其按照一定程度的比例进行放大,分布在了其精心选购并经过悉心处理的七张长各2.44米、宽0.8米的上等金属板材上。
“《清明上河图》中仅人物就有824人,船舶28只,牲畜60多头……这些都是我用扁豆一个个对应数过来的。”李松霖一边完善画面细节,一边介绍说。《清明上河图》中各色人物、牲畜、车船、房屋、桥梁、树木等数量众多,又千姿百态,创作过程中容不得一点点失误,否则将难以修改,因此,李松霖在创作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不敢一丝马虎。为了尽量反映原作人、物神韵,李松霖还充分利用自创的绣雕刀法,同时结合我国传统的木雕、瓷雕、石雕等雕刻技艺、技巧,使作品具有了刺绣般的纹理效果,从而表现出了另类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
据介绍,用刻刀在金属板材上创作如此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该画作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李松霖计划不久将在会宁县城进行首次展览。
李松霖正在创作
新闻推荐
李松霖在完善绣雕《清明上河图》绣雕版《清明上河图》(局部)4月15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李松霖耗时3年多,运...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