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民间艺人铁笔作画 绣雕清明上河图再现传世精品
李松霖在完善绣雕《清明上河图》绣雕版《清明上河图》(局部)
4月15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李松霖耗时3年多,运用自创的金属绣雕技法精心摹刻创作的巨幅力作《清明上河图》完美收官。这幅长达17.08米、宽0.8米的金属版《清明上河图》充分利用细腻的绣雕刻绘刀纹与金属板材本身的光泽相结合,用另类艺术形式再现了原画作所描绘的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独具艺术性、观赏性、独有性和装饰性。
今年36岁的李松霖是白银市会宁县老君镇人。2006年师范院校毕业的他做过图书编辑策划、书画装裱和木雕等工作,最终走上了一条自创的“手工金属绣雕”工艺美术之路。2015年拜入兰州阮氏门下,成为阮氏微雕第四代传人。2016年入评“第二批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
“我选择重刻《清明上河图》,既是对我这些年金属绣雕技艺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我这些年金属绣雕工艺技术的一个挑战。”李松霖说。2014年,随着李松霖手工绣雕技艺的日趋成熟和绣雕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喜欢上了他这种独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手工艺术品”,但当时创作的绣雕作品多以小幅单品和条屏为主,大幅面作品创作较少,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挑战自我的想法,那就是利用3至5年的时间重刻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为了细致、完美地体现原作的“精、气、神”,李松霖开始着手深入研摩《清明上河图》的每一个人、物、景等细节,并为此四处考察备选材料,同时构思如何进行创作。
2016年2月起,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李松霖开始在他位于老君镇的工作室内正式进行创作。由于绣雕作品需要充分利用刻刀在金属板材上精雕细琢,通过刻画一条条细腻的线条或者点面,再与金属板材本身的光泽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另类的艺术和视觉效果,因此李松霖对《清明上河图》原作进行了反复推敲,然后对其按照一定程度的比例进行放大,分布在了其精心选购并经过悉心处理的7张长各2.44米、宽0.8米的上等金属板材上。
“《清明上河图》中仅人物就有824人,船舶28只,牲畜60多头……这些都是我用扁豆一个个对应数过来的。”为了尽量反映原作人、物神韵,李松霖还充分利用自创的绣雕刀法,同时结合我国传统的木雕、瓷雕、石雕等雕刻技艺、技巧,使作品具有了刺绣般的纹理效果,从而表现出了另类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
据介绍,用刻刀在金属板材上创作如此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该画作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李松霖计划不久在会宁县城进行首次展览。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万盈文/图
新闻推荐
李森,是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杨曲社的一名远近出了名的“能人”。2012年,李森中专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己仅有...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