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这方热土 无悔献身教育 记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人民教师陈建国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一位生在会宁、长在兰州、工作在临夏,和共和国一同成长、今年70岁的临夏中学退休教师陈建国。
陈建国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他觉得这里的教育更需要他,这里的学生更需要他。他爱这片土地,在这里一干就是28年,直至退休。
平凡中显真诚
在临夏中学任教期间,陈老师连续担任了15年的班主任,并在任学校政教主任期间,还主动要求兼任了3年的班主任工作。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创下过两项纪录,一是60岁我还担任班主任,二是有一年我班上的学生有156人。”由于班主任工作突出,他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在陈老师看来,当好班主任决不能应付和急功近利,必须为学生的前途和一辈子负责。首先要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的过程和环境,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陈老师更是百般呵护和关心。其次,他认为当好班主任不仅要教好语文课,更要引导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全面发展提高总成绩。针对大部分学生英语和数学薄弱的事实,他把每周早自习学语文的时间改成学英语,带领学生背单词、背课文。下午自习课,他就抽空和同学们一起攻数学题,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在他的感召和鼓励下,班上学生的数学、英语成绩一天天在进步。
作为语文老师,他在教学上更是大胆创新。他认为学好语文,听说读写是基础,应一抓到底。上课时他要求每个学生做课堂笔记,并逐一批改检查。平时要求学生从摘录名人名言名句到优秀学生作文的篇章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经过长期积累很多摘录的内容都用到了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
让学生坚持一节课完成800字左右的作文,大大提高了学生高考作文写作的速度。在文言文教学中,他推广“三行式直译法”强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在陈老师的坚持努力下,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多次超过省平均分。1993年陈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
学习毫不松懈传经毫无保留
陈老师在担任政教主任以来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校内各种文艺体育活动比赛、治安卫生等工作,尽管事情琐碎、繁杂,可他宁可自己少休息也要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2003年学校公寓楼建成,管理成了大问题,陈建国带领职工去省内更好的学校取经,回来后制定出了一系列好的规章制度,很快使公寓楼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制度沿用至今,引得州内不少学校前来取经。
2005年陈老师被州政府聘为兼职督学,多次参与了州内中学的督导检查和州级示范性高中的评定验收工作。
浓浓师生情谊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长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一起学习的日子虽然匆匆而逝,但陈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以及帮助学生培养的独立品质让学生受益终身。
谈到自己的学生,陈老师有说不完的话。他教过的学生逾千人,有的考上了清华、南开、复旦大学,有的考上了北师大、陕师大、兰大等知名院校,毕业后就职国外及全国各地,无论是走上领导岗位的,还是普通干部、教师、农民,见到昔日的学生,陈老师与他们谈心交流,嘱咐他们爱岗敬业、踏实干事。在学生眼里,陈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老师。每当教师节、节假日,一条条短信、一个个电话、一次次聚会,不变的是师生情谊,这也是陈老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献了青春献子孙
谈及陈老师的家庭,父亲生前是甘肃会宁一中的老师,在师生中声望很高。父亲去世后,陈老师随叔父生活,到兰州读书,叔父在西北师大附中干了一辈子教育,曾任教导主任、校长,婶婶是西北师大的教授,现两位都已92岁的高龄了,但身体依然很健朗。陈老师的爱人也是临夏中学的一名教师,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博士,是兰州大学的一名老师,儿子也在临夏中学任教。正所谓,陈老师一家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子孙。
从陈老师家里出来,已是夕阳满天,记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为他们一家献身教育的精神所感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一家人幸福健康。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常琦彪)今年,会宁县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知名度,发展地方工业,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形成...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