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兴起新产业 会宁县翟家所镇草滩镇发展红葱种植见闻
本报记者陈泳通讯员姚继东
初冬的会宁大地,寒意袭人。然而,一辆辆挂着外地牌号的小型货车却在这个时节驶入翟家所镇收购红葱,当地村民将已晾晒好的红葱再次分拣、称重、装车,收购交易场景格外火热。
会宁县结合地域实情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通过几十年的寻求探索,发现翟家所镇和草滩镇适合种植红葱,两镇均属典型的旱山塬区,受当地气候、光照、土质、海拔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这里出产的红葱有着茎粗、质厚、味美、耐储存等显著特点,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
为此,翟家所镇采取项目扶持、连片规划、技术指导、连接市场等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户逐年扩大红葱种植面积,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产业,增产增收。
六房村村支书冯建仓还为当地红葱作起了形象代言人。他说,这几年村里的贫困户陆续加入到种植红葱、大蒜等特色产业的队伍中,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依靠红葱产业走脱贫致富的路子让村民们的信心更加足了。
李万民是草滩镇断岘村村民,去年他种了两亩红葱,收入4000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20亩红葱,镇政府还免费为他补贴了种苗。
断岘村是草滩镇红葱种植示范基地,全村种植红葱1800多亩,每亩收入按1500元计算,全村仅红葱这一项收入达270多万元,如今红葱种植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叫得最响、效益最明显的农产品。
草滩镇有关负责人说:“草滩红葱有了一定的产量规模,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打开了销路。同时,也带动了全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为了让红葱产业真正成为这两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会宁县还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细化扶持措施,重点增强种苗繁育供应能力及免费发放,进一步建立红葱深加工环节,形成产供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统一包装,注册商标,申请绿色认证等方式,着力培育“会宁红葱”品牌。
新闻推荐
翻开日历,立冬二字不禁落入眼底。今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了。立,始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