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减肥养生市场需求增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02 05:31 大字

在中国西部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村,54岁的贫困户马占荣正忙着在地里除草。最近,他就要迎来荞麦的收获。

近年来,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荞麦等杂粮种植在中国西部农村的田间地头复兴。以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灵活的生产销售机制为当地农民创造了“生财”之机。

马占荣的家乡炭山村海拔超过2000米,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降水量少、自然条件恶劣,历史上,这里的农民多种植小米、高粱、荞麦、扁豆等杂粮。

后来,因杂粮产量有限,农民改种小麦、玉米等高产作物。但是,这里十年九旱,缺少灌溉条件。“玉米、小麦无法丰产。”马占荣说。

2018年初,马占荣将家中的30亩地入股到了会宁县重发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对接市场。

在合作社指导下,马占荣和老伴种植了30亩荞麦。按最近的收购价估算,他和老伴今年可获利1万多元。“合作社帮助我们老两口机械播种、收割,我们只负责田间管理。”马占荣说,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还有100元收入。

目前,在新添堡回族乡,和马占荣一样加入该合作社的农民已超过50户。

“今年,当地农民已将3000多亩土地入股。最近荞麦丰收后,我们给农户分红,农户获得总收益的六成,其余四成收益作为合作社的集体积累。”合作社负责人摆宏斌说,合作社对接企业,再由企业面向市场,农户可以稳固收益。

在会宁县城的甘肃发滋瑞小杂粮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将合作社运来的荞麦等杂粮加工成分装的小包装颗粒或粉末。该企业负责人李遵义说,三天之内,这些产品就会在本地或周边售卖。

目前,会宁县的杂粮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李遵义介绍,黄土高原夏季干旱少雨,但秋季光照充足、降水适量,当地农民会在此时补种秋粮,荞麦等杂粮是这个季节补种作物的不二选择。

如今,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已从过去的“救命粮”变成了调剂主食、减肥养生的“营养粮”,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身体力行写“孝”字 记会宁县红堡子村村主任曹旺臣本报记者黄武文/图

曹旺臣,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村民,现任红堡子村村主任。多年来,他放弃出外务工的机会,留在...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