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中筑就精彩人生 记全省优秀农民工常振华
本报记者文洁刘秀芝
8月15日下午,在全省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常振华和其他25名“全省优秀农民工”受到了表彰。与钢筋水泥打了18年交道的常振华,是甘肃万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18年来,他始终踏实做人、本分工作,力争用最好的技术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用双手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在钢筋水泥中筑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999年,不满20岁的常振华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来到了甘肃万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建筑工人。
常振华告诉记者:“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很珍惜。不论是和砂浆、搬砖块,还是运石头、曲钢筋,重活累活,自己都抢着干。”
“有什么不如有技术,咱们这个职业就是靠技术吃饭。”工作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友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让常振华牢牢记在了心里。常振华说,我意识到建筑工人只有提高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那之后,常振华暗下决心,立志要在建筑工地上学真本事。他利用一切机会向技术人员学习请教,主动与工友们交流讨论,工作之余更是钻进书店,自学有关钢筋技术的书籍,努力将钢筋施工需要掌握的锚固、搭接、理论重量、焊接长度数据等知识逐一牢记。遇到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老师傅,甚至对他们的动作进行模仿,下班后凭记忆再实践操作。
“在一次学习钢筋绑扎时,由于经验不足,电焊灼伤了我的眼睛,但为了不错过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我坚持留在工地上,直到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常振华回忆说。
常振华的勤奋和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公司决定让他跟着技术员学习识图、测量放线。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常振华熟练掌握了建筑领域各项钢筋绑扎技能,并学会了看图纸指导具体施工。
2007年,会宁县劳动局推荐常振华参加了白银市建筑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当天,常振华克服实操平台窄小对个高工人不利的因素,坚持到了最后。在穿、勾、旋的重复动作中,他力求每个工序流程做到完美,顺利完成了比赛规定的操作内容。最终常振华被评定为钢筋组第一名。
评委们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常振华。在此后的工作中他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总结钢筋绑扎经验,创新绑扎技术方式,探索出公司独有的底板钢筋绑扎、墙体钢筋绑扎等工艺操作流程……几年来,常振华将各类技能比赛作为与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提升技能的平台,他和工友们累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30余项建筑工程的钢筋作业,参建的工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没有出现过一起质量事故。在公司日志中,记者看到,常振华所参与的项目保持了钢筋损耗量在1%以下的记录,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了甘肃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力争技术创新多为公司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常振华不断向身边党员看齐,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常振华于200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小工做起,一步步走来,常振华理解工友们的艰辛和不易,也深刻地体会到,一人的技能再高也代替不了团队的作用。在工作中他更加重视对身边工友们的传帮带,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了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几年下来,常振华先后带领培养了23名农民工兄弟,现在个个都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取得了职业资格证。
据常振华的工友回忆,几年前工地上有一名小伙子,家庭条件不好,常振华主动帮他租房子,借生活费,还将自己原来学技术记的笔记、学过的书、用过的图集都交给他,鼓励他刻苦钻研,一年后这名小伙子已经能独立胜任各项钢筋技术工作。
由于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常振华还陆续将10名贫困农民工介绍到了公司务工,并带领他们学习技能,靠技术挣钱养家。目前公司已安排常振华为钢筋组负责人,带领管理着几十名农民工兄弟,共同承担起公司施工钢筋作业重任,工友们每月的收入均超过了3000元。
“从小工到现在的钢筋工班组负责人,曾经的我彷徨过无奈过,流过汗也洒过泪,但我坚持用双手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在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每一天,我深感自己是快乐的、充实的。”常振华说,有时静下来站在高处,看着经过自己和工友们的双手建起来的一幢幢高楼,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我将继续坚守农民本色,不骄不躁,铆足劲头加油干,激励更多的工友们争做平凡但绝不平庸的新时代农民工!”常振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磨难更多的却是坚定。
新闻推荐
9月4日,会宁县党政考察团一行来崆峒区考察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区委副书记马旭怀,区委常委、副区长廖亮陪同考察。考察团先后深入峡门乡颉岭村肉牛养殖小区、花所乡天源肉牛养殖基地和花所乡天源农业...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