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辟增收新路子——会宁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走笔姚继东 刘旺喜

白银日报 2017-02-07 00:00 大字
近年来,会宁县结合实际,积极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养殖业优化比例,农业科技服务优先安排,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逐步健全,并持之以恒实施科技抗旱增收工程,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100万亩以上,连续4年获全国产粮大县奖励,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良好势头。

调整种植业结构促增收

会宁以建设全国产粮大县及国家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增收产业。2016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99.3万亩,比上年增加6.37万亩,增长2.17%。其中:全膜玉米100.26万亩,马铃薯100.2万亩(黑膜马铃薯20.3万亩),小杂粮34.7万亩,小麦30.2万亩,胡麻11.9万亩,瓜类12万亩,蔬菜10.2万亩,中药材5.9万亩。

优化发展养殖业富农家

会宁以建设全省草畜强县为目标,积极开展“草畜产业优化年”活动,大力实施草畜产业“265331”优化工程。培育壮大肉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2家、草畜龙头企业6家,建设养殖小区(场)51个,新发展种养结合型规模养殖户3286户,新建和更新人工草地30万亩。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9万头、260万只、85万头、440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6.3%、7.6%、4.5%、8.6%;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2.6万吨、2.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7.2%、6.8%、6.4%。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增效益

会宁依托农业科技服务来发展大农业,科技服务引领新路子,农业高产高效才有保障。2016年,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推广应用新品种5个,其中谷子新品种2个、完成示范面积300亩,肉羊良种2个、引进良种羊5000只,生猪良种3个、引进良种猪3000头;推广应用新技术22项,其中玉米减穴增株、马铃薯垄上微沟等种植技术12项,肉牛人工冻配改良、奶牛TMR饲养等养殖技术10项。对全县千亩以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小区)实行“一对一”服务,制定实施方案,印发了明白纸,并派出农业技术人员蹲点开展技术指导。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训等项目,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86期,发放培训资料2万余份,培训农业技术人员412人次,培训农民4.3万人次。

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步入正轨

会宁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目前已达到5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34家。积极引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9家,已达到27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百强合作社7家,省级示范社62家,市级示范社120家。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引导家庭农场实现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全县新增家庭农场90家,已达到175家,其中市级24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鼓励并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已达到78万亩。

新闻推荐

多做几样子”的增收思路,全力打造“1+N”产业增收模式,形成全膜种植、草畜产业、特色产业、多种经营、劳务输转和惠农政策相结合的增收体系。 2016年,全县完成全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王瑞)会宁县按照“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增收思路,全力打造“1+N”产业增收模式,形成全膜种植、草畜产业、特色产业、多种经营、劳务输转和惠农政策相结合的增收体系。...

会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