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提速:新丝路上新长征

甘肃日报 2016-10-20 00:00 大字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提速:新丝路上新长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李忠

来到甘肃,走进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门,快步迎上来的总经理陈泽奎,递过来一本集团今年9月的新书《铁血红旅——红军陇南战斗与三大主力会师》。陈泽奎介绍说,读者出版集团年内要出齐9本关于长征的主题图书,从不同角度讲述红军长征途经甘肃时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甘肃,重走长征路,探访沿途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发展与改革的状况。

不仅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的其他媒体也早已行动起来。《甘肃日报》从今年8月初起,开辟“永远的长征”版块,设置了“重走长征路”“红色足迹”“红色抒怀”等专栏,分别用新闻报道、史料摘编、文艺作品等方式再现80年前的长征记忆,讴歌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还会同全国的报刊、广电及互联网媒体组成采访团,一起重走长征路。(转9版)

(接1版)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总编室副主任王安则把他在甘肃境内重走长征路、拍摄长征故事的感受概括为两句话:战事不多,十分关键;要事不少,意义重大。

在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的“长征与甘肃”主题座谈会上,副局长范延军概括了甘肃传媒业同行们的发言:红军在甘肃境内行程3500余公里,占领了10余座县城和30多个县的部分乡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甘肃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弘扬了长征精神,也促进了甘肃人民的觉醒。

从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备会现场赶回来的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管钰年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把长征精神,与‘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与‘诚实做人,用心做事,科学传播,服务大众\’的甘肃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精神一并结合起来,转化为推动甘肃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告别兰州,采访小分队兵分两路,一路赴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定西市,另一路赴白银市庆阳市,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实地采访。

打通高原天堑小康路上送文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当年红军由川入甘的第一站,我们驱车来到了迭部县旺藏乡茨日那村。1935年9月13日,毛泽东在这里的一幢藏族小木楼上,下达了“以3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战斗命令。9月17日凌晨,红四团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拿下了这一高原天堑,聂荣臻在战斗胜利后说道:“腊子口一开,全盘皆活。”

如今,腊子口的硝烟早已散尽,饱经风雨的藏族小木楼保护得依然完好,风貌依旧,当年屋主的后人桑洁,一边照看着他活泼好动的小孙子,一边与我们热情攀谈,还主动打开他的手机屏保,向我们展示“长征时期毛主席的照片”。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朱胜军告诉我们:红军过境甘南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每个村寨张贴标语“反对伤害回、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感情”,得到了沿途藏、回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卓尼土司杨积庆为红军修路借道、开仓供粮30多万斤、保护掉队红军,藏族群众腾出房屋让红军暂住,各寺院僧侣也向红军提供粮食。

80年过去了,迭部县的老百姓行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途上,衣食无忧之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如何呢?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最高处海拔4920米,总人口5.6万人,也是藏族聚居地。迭部县广播影视体育局副局长任文忠介绍:“全县5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农家书屋,每月都能看上至少一部电影,每户农牧民家里都能收到30多套电视节目。”

不仅迭部县如此,整个甘南州7县1市的农牧民,都能享受到这些公共文化服务。

在甘南州碌曲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桑吉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西仓寺的一间寺庙书屋,宽敞明亮的书屋里共有3万多册藏、汉语图书,供僧侣们日常阅读。记者注意到,书桌上还摆放着一些汉语版的小学生课本,供刚入寺的年轻僧人学习汉语。高大的书架上方加挂了一块“农牧民书屋”的牌匾,据寺管会副主任尕藏加措介绍,这里也向周边的农牧民开放图书借阅服务。翻看填写得密密麻麻的借阅记录本,仿佛能够感受到淡淡的书香,从寺庙弥漫到了四周的农牧民之家。

“全省现有农家书屋16860个,2014年、2015年建成藏区、非藏区藏传佛教寺庙书屋共266个。”全程参与此次采访的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处处长廖健太说起农家书屋的情况如数家珍,他自豪地说,覆盖全国的农家书屋工程最早的起源地就在甘肃,再推广至全国各地。不仅如此,甘肃还首创数字农家书屋,首批试点就选在了红色老区庆阳市。

在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白银市会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如今,在红色基因的带动下,公共文化服务也办得风生水起。据会宁县文体影视局局长李继军介绍,目前会宁县已初步形成了城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乡镇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体育场,村级有农家书屋、乡村舞台、“一村一场”的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

据统计,截至目前,甘肃省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0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47%;城市数字影院123家,影厅220个;农村电影放映队928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135个,农村电影年放映20万场次以上,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

在“***奔小康”的路途上,甘肃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许多方面走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同行的前列。

弘扬长征精神讲好甘肃故事

腊子口战役之后,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抵达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部队得到了休整和给养。同时,毛泽东从哈达铺的一张《大公报》上得知了陕北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消息,立即开会决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军。

今天的哈达铺,是红军在甘肃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旧址。宕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谢兰介绍,陇南市和宕昌县利用哈达铺的红色资源,配合中央电视台先后拍摄了《红军长征在哈达铺》《珍藏的红色记忆——长征轶事》《解读长征》等电影、电视片;整理出版了《红军长征百将墨迹》《宕昌县红色文化史料》等主题图书;印制了1935年“一张报纸定乾坤”的那份原版《大公报》;创作了情景史诗剧《红色圣地》和红色歌曲《情留哈达铺》《哈达铺红军长征组歌》。陇南人民把红色重镇哈达铺的故事,讲到了全国。

在甘肃东部的庆阳市,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这里还是甘肃的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两点一存”(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贡献的甘肃华池县南梁镇,如今正以红色文化为根,全力打造南梁小镇旅游,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放眼整个甘肃省,近年来,基于甘肃“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国精神的甘肃故事,也不断走出陇原,传遍全中国。

比如,图书《莫高窟的精灵——一千年的敦煌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敦煌石窟寺研究》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秦腔数字电影《锁麟囊》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连续剧《大营救》、数字电影《甘南情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大省建设”项目推动佳作频出,一批以《河西走廊》《敦煌伎乐天》为代表的甘肃优秀本土纪录片,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播出并受到广泛好评。

长征精神带动了甘肃新闻出版广电业深挖本地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精品力作的策划与创作。

跨过万水千山新丝路上再提速

沿着红军北上路线,我们来到定西市通渭县,在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梁金胜的引导下,找到了当年“榜罗会议”革命遗址和红军长征文娱晚会遗址。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部队先锋连时,豪情满怀地首次朗诵了不朽诗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走过的定西地区,古称“陇中”,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途经陇西县,有一座名为“古莱坞”的影视城正在边建设,边拍摄影视作品。步入影视城,才发现这里是一个集影视拍摄、时尚娱乐、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定西市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继荣介绍说,今天的定西市文化产业总量不断壮大,2015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速45.5%。

再看甘肃全省的文化产业,作为省内文化龙头企业的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10日成功挂牌上市,成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家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出版传媒类企业,其金字招牌——“读者”,被誉为“中国文化第一品牌”;紧跟其后开始文化体制改革新长征的,还有新组建的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飞天出版传媒集团等。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9月中旬,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成功举办,两天时间,现场签约影视类、文化创意类、文化科技类、文化旅游类等国内外合作重点项目总计89个,其中88个涉及甘肃省,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55个。

全程6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横贯甘肃全境1600余公里,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又与甘肃的区位优势高度契合,首届敦煌文博会上发布的《敦煌宣言》明确提出:丝路沿线国家将广泛开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人文社科等领域合作交流,举办各类主题鲜明、彰显特色的文化活动,共同推进重大合作项目。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自南向北穿越莽莽陇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畏牺牲、共赴理想的旷世奇迹;80年后,甘肃人民自东向西开启丝路新长征,开创丝路新辉煌,连接甘肃与全国、促进西部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贯通中国与世界、推动东西文化进一步交流互鉴。

我们看到,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敦煌号“文化高铁”正沿着新丝路提速前行,而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也乘着这飞驰的列车,开始新的征程。 (原载于10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一版)

新闻推荐

会宁示范督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甘肃经济日报会宁讯今年以来,会宁县以村容村貌整洁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坚持点上示范、量上拓展与质上提升相结合,整合项目资源,强化工作举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展良好。据了解,该县严格落实...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