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焦家河村脱贫记□特约通讯员 王瑞 董建强

白银日报 2016-10-31 00:00 大字

笔直挺进的进村硬化路,整洁舒适的文化广场,悠然弈棋的老者……位于会宁县城东南部的翟家所镇焦家河村,在过去两年演绎了一场美丽的脱贫“蝶变”。而这变化,正是得益于省委办公厅、中铁21局集团等双联单位的“给力”帮扶。

在过去,焦家河村富民产业弱小,基础设施滞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

“村子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在农村留守的大多为老人,没有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信心。”焦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杰如是说。

“而这一切,自从驻村帮扶工作队到来后,悄然发生了变化,村“两委”班子聚拢了,农民增收有门路了……”

随着双联行动和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焦家河的百姓逐步过上了好日子。2015年底,焦家河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81元,如期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举措精准齐发力

“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宅项目建成投用,可把老百姓们高兴坏了!”谈及扶贫工作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焦家河村村主任焦继仁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有信心打赢脱贫仗。”

支撑到位,精项目。焦家河村以项目投资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共实施项目12类37个,完成投资4192万元。新建集中取水点6处,完成自来水入户249户;硬化道路35.2公里、砂化2.6公里;32户光伏发电项目基础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申请并网;危房改造82户,44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投用。

培育到位,精产业。该村以***贷款为载体,引导贫困户自主培育产业,增加收入。去年以来该村共落实***贷款261户776.5万元,支持贫困户扩大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新发展贫困户养牛70户、养羊10户,引进基础母牛203头、基础母羊98只;召回本村能人在本地创业,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主要劳动力就地就业93人次。

队伍到位,精保障。双联行动与驻村帮扶工作在该村深度融合。双联单位中铁二十一局协调80万元的建设物资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省委办公厅、团市委等双联单位主动融入***精准脱贫工作,突出“五抓五做到”,帮助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327个,衔接落实了会宁畜牧业试点项目、肉牛良种引进推广示范项目……

一名名平凡的驻村联户干部,时刻怀揣着“亲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和当地群众就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像吸铁石一样把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奔波忙碌,谱写着一曲又一曲“下乡赶考”的人生华章。

惠及民生谱新篇

硕果盈枝促赶超。道路硬化、梯田平整、危房改造、人饮解困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大棚蔬菜、特色种植等富民多元产业方兴未艾,农民养殖场、互助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两年来,焦家河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两年来,焦家河人以你追我赶的劲头大步前行,昔日的偏僻小村,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精准脱贫带来的巨大变化。

增收产业效益明显。“1+2”产业增收模式的培育发展,让该村贫困户有了稳固的增收产业,点亮了农户的产业致富梦。

“村班子和驻村队员帮我们衔接扶贫贷款,建设青贮池,采购机械,引进良种肉牛,让不出家门的我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尼!”阔步奔走在致富路上的陈启华,笑得合不拢嘴。而他正是省委王三运书记的联系户。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新农村真的是有新农村的样儿了!”这是大多数焦家河村老百姓对全村环境最为真切的感受。

如今,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焦家河的村庄、河渠、农舍全部旧貌换新颜,宽阔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落庭院绿化起来了,错落有致的新农村盖起来了,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会宁县倾力改善民生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张文广)会宁县把每年为民办实事工作制度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探索以...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