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宁借外商投资为地方经济“造血”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9-2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姚继东

借风能、光能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会宁县与中电投合作开发的华家岭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已并网发电。白天驻足华家岭看着在太阳下闪着白光随风转动的风叶片和晚上能给人们带来亮光的电灯泡,人们不仅唏嘘高科技带来的变化,更惋惜以前白白浪费的自然资源。这一资源的成功利用就是会宁县招商引资、共赢发展的结果。

特色优势资源凸显

近年来,会宁县在建设红色旅游、绿色产业、金色教育“三大基地”的同时,把握强化基础、振兴产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四项根本任务”,加快培育全膜种植增收、草畜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四大产业体系”,努力建设产粮大县、草畜强县、梯田化县、西北教育名县和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县两城”,禀赋凸显的特色资源吸引了客商投资的眼球,来当地考察、洽谈、签约的投资商络绎不绝,成为他们投资兴业,共同发展的热土。

柴家门镇孙去村瓦岔社的曹振华在中药材种植上算孙去村的大户,去年他种了20亩板蓝根,产鲜药材8000多公斤,仅此一项纯收入达2万元。村委会主任孔维宏告诉记者,这里土地资源充足,交通区位优越,适宜绿色、环保、无污染农产品和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目前,会宁县马铃薯、玉米每年种植均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瓜果蔬菜种植面积每年扩量,草畜产业、绿色食品工业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借风能、光能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与中电投合作开发的华家岭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已并网发电。

招商引资多措并举

电器制造产业、新能源工业的落户,给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会宁县带来了土地产能的革命。新型加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随着招商引资渠道的畅通犹如一注活水浸润了这块旱塬宝地。

随之,由会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围绕农产品加工、农业配套工业、电器制造产业、轻纺服装产业、新能源工业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六大产业”,创新思路成立的电器制造、马铃薯加工、服装加工、食品工业、玉米生化、草畜加工和新能源开发6个招商团队相继组建,行政职能与企业家对接项目,讲优势、话发展,把外地的企业老板请进来,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增加投入和发展新项目。

同时,会宁县充分利用全省举办的“兰洽会”这个平台,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利用外商投资为地方经济“造血”。

搭建平台引凤入巢

会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已规划建成了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中国·会宁现代草产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服装产业园、电器制造产业园、玉米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区四园”,以此来打造工业承载平台,培育核心企业,推动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会宁县对入驻园区企业从产业扶持、财税奖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土地供应、环保介入、服务保障等八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当地发展重点产业和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

目前,总投资近18亿元的会宁县西城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15.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入驻企业63家。园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名片”,现代科技服务业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完美结合,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散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闻推荐

会宁着力建设“四县三区两城一市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通讯员姚继东王瑞会宁是甘肃历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有人繁衍生息,2100多年前设置祖历县治。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汉武帝西巡名扬四海。会宁是红色革命圣地。1936...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