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

甘肃日报 2016-06-29 07:19 大字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定西市大坪乡“121”示范工程

张掖葡萄园

1979年1月3日,哈达铺人民公社起草的《哈达铺公社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八条规定》。

20世纪80年代,承包了责任田的农民群众喜交公粮。

广河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通渭北城下乡秋覆膜

果园中的水窖

静宁县万亩苹果生产基地

开往广州的定西马铃薯专列

甘肃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1979年初,陇南地区宕昌县的哈达铺和定西地区会宁县的青江驿等社、队率先在全省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一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大幕在全省拉开。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多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旱作农业等有效举措,全省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肃包产到户第一社——哈达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向陇原大地时,哈达铺公社在全省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被誉为甘肃包产到户第一社,农业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的应用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技人员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特点,探索出的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的农作物种植技术。这一技术的创造和推广,开辟了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121”雨水集流工程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大省。“121”雨水集流工程是甘肃省委、省政府为解决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中东部干旱地区用水困难而提出的创造性工程,已成为甘肃缺水农村解决人畜饮水的重要模式。“121”雨水集流工程为旱作农业区开展节水灌溉,实现脱贫致富,开创了一条新路。

农业特色产业

甘肃地理过渡性强,生态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比较优势明显,是西部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的种植面积或产量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制种业、苹果产业、酿酒原料产业、蔬菜产业等六大产业,铸就了甘肃农业的特色。

新闻推荐

会宁项目建设改变城市面貌

会宁项目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本报通讯员王瑞张文广六月的会师圣地,重大项目遍地开花,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以前,会宁的街道窄小,一遇到下雨,就非常难走;道路两旁以平房为主,天一黑,街上的行人也少得可怜。...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