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谐花开别样红

白银日报 2016-05-02 19:26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其实,道口村、马堡村的变化,仅仅是会宁县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改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宁县深入实施***、精准脱贫政策,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公共服务保障有效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在民族地区实施自来水入户等重点项目30多项,累计完成各项投资8000多万元。新修梯田2.6万亩,建成农村道路网络70多公里,完成农网改造1200多户,实现了安全住房户户有。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点4个、老人幸福寓所3个,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广场3处,修建文化长廊、文化大院5处,农家书屋覆盖达到了100%。村村通、户户通入户率和电视电话覆盖率均达到了100%。村卫生室达到了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8%以上。建成标准幼儿园2个,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落实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民族家庭学生实现了应贷尽贷,促进了教育公平,推动了社会和谐。

培育产业:民族群众增收入

会宁县党家岘乡吕堡村为回汉杂居村,该村在县民族宗教局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帮扶下,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286亩,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养殖小区1个,规模养殖户20余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问到一年的经济收入时,该村回族村民马玉亮高兴地说:“我去年种植全膜玉米10亩收入近万元,家里靠养牛收入3万多元,种植药材5亩收入3万多元,这样下来一年大概能收入7万元左右,这全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头寨子镇马堡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建园的方式,成立马堡村果业合作社,在新发展的水浇地,组织农户连片种植果树1500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大提升了农户的发展空间。

窥其一斑,可见全豹。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和谐的主要手段,大力培育种植、养殖和劳务收入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民族地区群众收入增幅明显。2015年,全县民族乡村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达到4.5万亩,饲草留床面积达到8000亩;发展特色种植,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中药材建成面积达到了1100亩。建成养殖合作社35个,引进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1家,畜牧业饲养量达到了21万个羊单位,养殖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23%以上。输转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次,创收达到8000多万元。

兴办实事:团结和谐共繁荣

近年来,会宁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两个重在”理念,着力加强“抓好平常”“以心换心”的工作。坚持在“尔德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庆期间,看望慰问少数民族老干部和群众代表,邀请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举行茶话会,增进民族间的感情。在***开展中,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与县民政局协调落实资金30000元,走访慰问了60户贫困户;县民族宗教局联系张家川商会为全县清真寺捐赠太阳能热水器35座,价值40多万元;省少促会扶持新添堡回族乡芦岔等村发展养殖户100户,打机井1眼;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积极争取省、市少数民族帮扶资金2800万元,极大改善了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对全县清真食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建立了档案,发放了清真食品标志牌;制定教育优惠政策,连年做到中考对玛曲县藏族考生降低180分录取,对本县少数民族考生降低10分录取。

会师圣地春潮涌,和谐花开别样红。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会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已取得喜人的局面。采访中,会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秀珍深情地说:“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水,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宁县将继续继承和发扬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扶贫攻坚为抓手,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努力把会宁县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新闻推荐

曹晓刚男汉族生于年祖籍会宁县系白银会宇房地产开

曹晓刚,男,汉族,生于1977年6月23日,祖籍会宁县,系白银会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620402197706233415,现住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北京路1088号。由于其本人在担任白银会宇房地产开...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和谐花开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