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蓄势发力再跨越

白银日报 2016-05-28 19:22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瓶颈

改造312、提升207、升级郭巉路、贯通河蒿路、新铺四马路、重铺窝华路,一条条通途展现眼前;会师桥头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连接G312线与G247线南北两条经济大动脉的会北路祖厉河大桥、会师大道、西津桥,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国道、省道和县、乡、村道所形成的“百里长廊”互通联网,成为农民增收、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致富通道。

柴家门镇宝川村秦湾社配电台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更换了该社原高耗能变压器,降低了综合线损,提高了用电可靠性。

同秦湾社一样,近年来,会宁城乡各地电力供应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2013年,县城电网大力度改造,增大了导线线径,实现双电源供电,特别是在2014—2015年期间,电网投资总额达1.37亿元,创历史新高,提高了全县整体用电质量。

“十二五”期间,侯川、刘寨等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使用,解决了全县32.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2.8%;新修梯田60万亩,18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梯田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4平方公里;造林绿化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8%;改造危房4.64万户、易地搬迁1885户,危房改造率达到75%……

优势产业发展获得科技支撑

依托绿色无污染自然优势和“中国小杂粮之乡”品牌优势,会宁积极打造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仅去年一年,全县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年产小杂粮6.21万吨,实现总产值18.63亿元,被农业部列为全省唯一的小杂粮高产创建县,承担谷子高产创建万亩片建设任务。

头寨关川砂田西瓜、郭城砂田籽瓜、中北部旱地地膜籽瓜及8个水川乡镇优质蔬菜种植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瓜菜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全县特色种植品种由单一的党参,发展到黄芪、板蓝根、柴胡、甘草等十几个品种……会宁优势产业的兴起不仅依靠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更重要的还依赖于科技的力量。

近年来,会宁县着力培育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这两块潜在的肥沃土壤。“发滋瑞牌”小杂粮已连续12年保持“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十二五”以来,该县通过鉴定省级新产品5个,科技成果转化118项,完成年技术市场成交额6000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并荣获“白银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会宁县顺利通过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验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桂冠,科技创新已然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教育优先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事关教育的事情优先安排、事关教育的投资优先考虑、事关教育的问题优先解决。”

长期以来,会宁县始终明确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会宁县西北教育名县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十条改革举措,着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会宁各地,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学校。而这“最好”“最美”的背后是国家和地方的大量财政投入。县教育局局长王池柳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会宁教育投入连年大幅增长,2011—2014年,仅针对学前教育全县累计投资1.2亿元。

卧薪尝胆凌云志,天道酬勤佳音来。在刚过去的五年间,该县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学前教育后发赶超:新增幼儿园62所、学前教师461人,在读幼儿8012人,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义务教育再谱新曲:“全面改薄”从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效课堂建设“双向三步三查”模式,为新课改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成功实践。普高教育成绩赫赫:52816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其中本科以上院校18292人,高考二本上线率达39.3%。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结合“四大产业体系”和城镇化建设,推进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累计培养毕业生5634人,双证率达92%,就业率达97%。

新闻推荐

会宁县提升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张文广)近年来,会宁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落实新农合等惠民政策,人民群众...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蓄势发力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