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宁农村商业银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白银日报 2016-04-11 19:29 大字

近年来,会宁农村商业银行怀着对“三农”的一片真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思维,构筑金融支农新体系;创新模式,开辟支农新途径;创新载体,编织金融支农新网络;创新产品,实现了金融支农新突破。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助推供需平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要求,及时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剩”领域的信贷投放,引导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积极支持涉农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资本引入,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型升级。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到哪里,农商银行支农服务就跟到哪里;农民需求在哪里,农商银行的贷款就投向哪里为宗旨,不断调整和加大信贷调整投放结构,支持全县农业产业的战略发展部署。2015年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2.46亿元,支持马铃薯、玉米等特色种植户3855户;累计发放养殖业贷款3.93亿元,支持全县3857户农民进行奶牛饲养、肉牛繁殖、养羊、养猪等多种养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拉长了产业链。通过加大信贷投入,使农业产业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支持“三农”发展为根本,履行社会责任。一直以来,会宁农商行以支持“三农”为宗旨,根植农村,服务农民。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精准脱贫的主打产品全面推广,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但是,会宁县农业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符合抵押手续的财产有限,能够找到公务人员担保的农民更少,形成了农商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缺钱借不出的“借贷”两难局面。为了破解这一发展“瓶颈”,会宁农商银行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突破,开展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为主题的信用评创活动,通过加强领导与广泛宣传、确立试点逐步推进、分配任务强化考核、严格落实优惠政策等举措,使信用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在全县迅速铺开。全辖共有农户10.8万户,已建立电子档案的农户为10.51万户,建档面为97.96%;已评级授信的农户为10.2万户,占总农户的94.44%;授信额度达50.3亿元。实现了村村都有信用户,乡乡都有信用村。确保了“三农”领域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提升支农实力。在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同时,会宁农商行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信贷服务延伸到子女上学、下岗再就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劳务输转、看病就医及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等方面。自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办以来,全辖已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71亿元,6471名城乡妇女获得了贷款支持,落实贴息资金4782万元,辐射带动1.6万多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因会宁农商银行发放妇女小额贷款成效显著,2012年荣获县委、县政府“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省委、省政府“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先进集体”;2013年3月,会宁农商银行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会宁农商银行首次荣获国家级集体荣誉奖项。

以拓展服务渠道为支点,践行普惠金融。会宁农商行本着“服务三农、造福百姓、回报社会”的宗旨,在全县28个乡(镇)、四个社区开通运行三农便民金融服务点55家。惠及26个乡镇、4个社区、188个行政村,4.73万户,23.28万人,实现了全县金融服务全覆盖,圆了广大农(居)民足不出村(社区),在家门口办理金融业务的梦想。同时进一步拓展电子银行业务渠道,手机银行正式对外开通,POS收单业务全面规范,飞天品牌卡实现扩品增效,“无卡支付”和网银业务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5年底,布放ATM机39台,自助转账终端14台,安装POS机1071台,惠民终端17台,开通网上银行6802个,手机银行7237个。有效解决了农户支取惠农资金耗资、费时费力的问题。

万事皆有,百姓为先。在会宁这片“苦甲天下”的土地上,为了能让老百姓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会宁农商银行人支农、亲农、助农,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一腔热情为民富,为地方经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勤劳智慧的会宁农商银行人为大爱播洒汗水,明天,会宁父老乡亲的生活将与幸福一同茁壮成长。

新闻推荐

近年来,会宁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致

近年来,会宁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致富。图为会宁县杨崖集乡发动农户种植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场景。预计今年该乡将种植中药材5000亩以上。张...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