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宁书写脱贫攻坚“宣言书”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3-28 00:21 大字

本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姚继东

“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标杆,就是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步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得依靠凝聚全社会各方力量,携手并肩,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努力彻底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大家一同走上富裕的路子”。这是在刚刚结束的会宁县脱贫攻坚县乡村三级千人干部大会上形成的共识。

自去年以来,会宁县把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举全县之力,全力落实省上“1+17”、市上“1+18”***政策措施,紧密结合实际制定“1+20”工作方案,细化梳理出了69项***工作任务分解到13名牵头领导、21家牵头部门、28个乡镇和57家配合单位,确保每项工作、每条措施都抓实见效,不断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班子就是基层的‘火车头\’,有了这个‘火车头\’,才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小康致富路。”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齐占虎在回忆“三干会”当时的情景时感慨地说,“村一级组织被列为参加那次大会,听取县上的脱贫攻坚谋划部署,主要是用新的思维和知识更新头脑,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带头引领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杨崖集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巩望军告诉记者,通过双联行动和***,贫困群众开始从“思变”转向“求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好的“转变”。他认为只有凝聚合力,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两项参保、动力电、互助资金合作社、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分厘必争、分厘必保,凝聚力量,万众一心,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积极性,靠他们的头脑和双手去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贫困面貌才会有令人惊艳的“蝶变”。

新闻推荐

为旱地能丰收为农民能增收——会宁县杨崖集乡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侧记

刘党部孙芳芳 初夏时节,走进会宁县杨崖集乡杨集村,虽然这里依旧干旱,但梯田地里连片示范种植的黑膜马铃薯秧苗茁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示范的带动效应是巨大的。眼见为实,最开始推广黑膜技术的...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