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驻村帮扶队:与老百姓心连心本报记者 高莎莎 狄益民

白银日报 2015-10-30 08:26 大字

公路施工

开会讨论

了解情况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双脚丈量着自己工作着的那一片土地,因为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步履格外的坚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心想着老百姓的事情,因为把百姓当亲人,所以百姓在他们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有这么一群人,在他们尽心尽力的帮扶下,百姓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禁锢的观念打开了,致富的门路多起来了,在百姓的心中,他们是致富路上的朋友,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亲人。他们名字叫“驻村帮扶工作队”。

会宁县中川村,距县城23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其中山区5个、川区5个,共604户2597人。全村耕地面积11674亩,其中川台地910亩,梯田4900亩,退耕还林846亩,山坡地5000余亩。全村有贫困人口308户1557人,贫困面达60%。该村计划在2015年脱贫275户1379人。

从会宁县城出发前往中川村,山势忽高忽低,蜿蜒曲折的公路在山间盘旋,汽车跑在上面有种微型过山车的错觉。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中川村政府大院,院子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工作。在县上联扶办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驻村帮扶队员工作休息的场所。

中川村的驻村帮扶单位是市农牧局和县交通局,这个团体由七个人组成。队长王继,会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副队长徐晋,市农牧局经管站副站长。队员张永繁,省委办公厅老干部处科员;李作江,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刚,县交通运输局干部;陈维俊,中川镇包村干部;唐海燕,大学生村官。就是这么几个人组成的团体,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由于是山区,气候较县城寒冷一些。记者到来的时候,驻村帮扶队办公室里已经架起了火炉,屋子里被热气包围着。队长王继暂时坚守在办公室里,其他队员都入户开展工作去了。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帮扶脱贫致富的工作计划,精准脱贫一栏中,清楚地写着基本情况、年脱贫计划和年奋斗目标,精准到户、到人。

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有个帮扶工作队公示栏,上面公布了帮扶队队员的照片,以及他们每个人的姓名、职务、分工、电话。帮扶队的工作就是深入基层一线,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帮助、辅助他们找到致富的路子,实现致富的梦想。

帮扶队一天的工作基本就是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老百姓哪里需要帮助,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跟随着帮扶队,我们首先来到中川村新农村建设点。只见整齐划一的房屋排成行,硬化、亮化、绿化工程都已经结束,在新农村据点的一侧有一些正在建设的房子,工人们还在加紧赶工。据介绍,正在加紧建设的是车库,由于房屋建设完成后,还有一部分的土地被空置起来,乡上就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在这些空置的土地上建起了车库,这样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也满足了农户的需要。

驻村帮扶队的下一个点是正在建设中的通村公路施工段。会宁地区大部分山区的道路坡度较大,行走在山间公路上,可以俯瞰山区全景。就在快要接近施工段的时候,一段刚拓开的土路出现了,紧接着就是一个呈V字形的上下坡,车在前面走,带起的黄土淹没了车后的视线,什么都看不清。过了V字形路段,再上一个坡就到了施工点,车无法靠近,同行人员踩着厚厚的黄土,鞋子、裤管都被黄土上了色。来到施工点,工人们还在赶工,机器在现场轰鸣,采访中说话声小一点就会被机器轰鸣声盖过。

李作江告诉记者:“交通上的帮扶干部今年开展工作以来,在到村到组项目上,帮助中川村落实村组道路硬化15条23公里,在落实到户到人项目上,主要发挥交通上的优势,建立中川村劳务输出队,帮助中川村输转劳务将近200人。在交通部门的协调下,中川村微调道路项目3.5公里,之后会继续发挥交通上的帮扶作用。”

在回程去往下一个点的时候,正逢学生放学,几个小学生在路上走,夕阳映照着,他们步伐轻快,一边玩耍一边回家。看到这个情景,车上同行的一位媒体同行感叹道:“这路修好以后,孩子们上学就再也不用走土路了,踏着新修的公路去上学,多好。”他的话让全车的人深有感触,也更深地体会到了帮扶的必要性和取得的可喜成绩。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赶路,终于到达了种菜能人周全的蔬菜大棚边上。此刻的天气已经失却了艳阳高照的温热,丝丝凉风吹过来,让人不禁觉得有些寒冷的意味。周全知道帮扶队的干部来了,高兴地赶到自家的蔬菜大棚所在地与帮扶队干部交谈起了近况。

进入周全家的大棚,里面种植着主要以芹菜、油菜为主的菜蔬,队长王继与周全随即蹲下察看蔬菜的长势,周全一边谈着他的计划一边告知详细情况。其他队员也一起询问相关情况,以便更好地掌握周全的困难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说起自己家的蔬菜,周全那张庄稼人朴实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说:“与以前露天种植蔬菜相比,现在大棚菜比以前成熟期提前,产量也高了,像现在这个季节,露天的不能种了,大棚里面可以种,外面产量已经不行了,我这里现在还能延迟一个月。”自从种了大棚以后,周全的种菜收益也比以前好了。周全一心研究种菜门道,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要合理地判断市场行情,绝对不能跟风种植,这样会造成销路不畅甚至滞销,影响经济收益。

周全说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村里人发展蔬菜大棚,最困难的莫过于销路,在销路问题上,帮扶队与村社干部一起商议研究,想办法解决问题。王继说:“驻村工作队今年在中川驻村以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个地方从自然条件上来说,特别适合种植蔬菜,通过前几年老百姓的种植,在技术和销路上存在问题,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不高,针对该情况,我们向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在技术上,帮扶队有农牧局干部给予指导。在解决老百姓种植与市场如何打通小生产与大市场环节上,帮扶队所有队员积极协商,动脑筋想办法。”

帮扶队通过和村社干部多次协商,决定由现有菜农成立两到三家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目前初步与一个商贸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把老百姓在蔬菜销售环节上的问题解决。今年,中川村已经发展了40座蔬菜大棚,明年继续在中川村发展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在销路上与县城的蔬菜直销店和个体销售户协商搭建起销售平台,切实解决百姓既增产又增收的问题,把帮扶队的工作落到实处。

从周全的大棚中出来,已经暮色四合。在周全的蔬菜大棚不远处,就是周行的牛圈。跟着帮扶队干部,为赶时间一行人快步向周行的牛圈走去。在行走的过程中,记者问同行的帮扶队员薛刚,“你们平时有工作到这么晚的时候没?”“这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很正常。”原来帮扶队工作到天黑已经成了常态,为了帮助村民致富,也为了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他们确实很拼。

一到周行家门口,在周行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周行的牛圈。里面的四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抬眼望望这群不速之客。原先村上的人都不敢贸然养牛,“今年开春,乡上、村上的干部进行摸底,我报了名,原先计划养一头牛,***的贷款贷下来以后就养了4头,贷了5万无息贷款。帮扶队给了我很多帮助,经常进行指导、摸底、算账等等,帮助我打开了思路,以前不敢养牛,害怕,参加了乡镇上培训以后,了解到了养牛的技术和好处,就开始了。”周行说。

思路打开了,剩下的就是行动了,有了无息贷款政策的支持,村民发展养殖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周行兴致勃勃地说:“以后还要盖个牛圈,再养一些,把种植的部分减少些。现在的4头母牛,明年7、8月份就能产4个牛娃,一个卖5000块钱4个都能卖2万块。”算了这笔经济账,周行对养殖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今年兰州银行对中川村发放贴息贷款244户,总金额达到907万元,对中川村的养殖业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目前308户贫困户里面,有193户从事了肉牛养殖,新引进肉牛211头,主要是从武威等地引进。贴息贷款发放以后,工作队为了防止农户把贷款用到其他方面,比如接车等,工作队及时跟进追踪调查,把老百姓的想法从源头上进行封堵。王继告诉记者:“自8月11号贷款发放以来,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工作队员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走访追踪调查所有244户里面的农户贷款使用情况,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贷款没有用作其他方面,老百姓对养牛很有信心,工作队也很有信心,争取在养殖上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从周行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驻村帮扶队的队员回到住处开始了他们这一天工作的最后总结。薛刚和李作江在他们干净整洁的宿舍里写起了这一天的工作日记,这是所有驻村工作队员每天的一个必修课,把一天了解到的情况,村民的困难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路、心得都用笔记录下来,生怕遗漏了。

采访结束回到县城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但帮扶队队长王继质朴感人的话语还回响在耳边。“我们驻村工作队除了帮助村两委、贫困户在制定脱贫计划、谋划致富路子、培育致富产业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给贫困户在信息上、技术上、特别是观念上的帮扶,增加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被动扶贫向主动脱贫转变。驻村工作,大家都觉得苦了点,但觉得过得特别充实,这不仅增加了每一个干部的阅历,更提高了大家服务群众的能力,对我们每一个队员的成长都很有帮助。”

这一趟采访下来,驻村帮扶工作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人称赞,他们与老百姓心连心,这是不容置疑的。老百姓在致富路上有这样一群为他们倾尽心力提供帮助的人们,致富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踏实。

新闻推荐

会宁县工商局专项检查直销市场

会宁讯为进一步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切实维护直销市场秩序,近日,会宁县工商局经检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直销市场专项检查。据悉,此次专项检查,以服务网点(经销商)为重点对象,以招募、培...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