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张虎设馆教学传道授业家族随学堂而发展教书育

白银晚报 2015-09-21 23:13 大字

本报记者张虎

设馆教学,传道授业,家族随学堂而发展;教书育人,敦儒修文,子孙伴书声而成长。在白银市会宁县柴家门乡,有这样一个家族,他有着300年的煌煌办学史,250年的谆谆教书史。从公元1700年清康熙年间到新中国成立跨本世纪初,这个家族的9代人前赴后继,以办私塾、兴学校、课子侄、育人才为己任,让进德修业与家族血脉紧紧相连。从四书五经家学兴起的开馆授徒到有教无类、造福桑梓的杏坛芬芳,族中贤哲被褐怀玉、立身讲台教书育人,不仅族中弟子贡生、举人榜上有名,慕名求学者更是桃李满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为这个家族,会宁县张堡当地贵师重傅蔚然成风。这个家族就是堪称白银市首屈一指的教育世家,会宁张堡张氏家族。

敦儒修文源远流长

当岁月的逝痕回到公元1700年时,会宁县的张堡张氏已经从山西卜居迁来历经到了第三世。心仪琅琅书声的贤哲,注定要让承载精气神的文化流淌到绵延不息的家族血脉中。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世祖时盛公,行三,崇儒尚文。生四子,纯书、纯业、纯儒、纯粹。”从张氏家族保留至今完好的文献看,张时盛是会宁县张堡张氏家族办学课子的第一人。“为了让子弟们明理成器,张堡张氏三世祖张时盛决定开办私塾、择师课子。四子分别取名纯书、纯业、纯儒、纯粹,可以说表达了时盛公勉励后辈子弟崇儒业、读儒书的美好愿望。”张堡张氏十二世张维清深情感佩地向记者说道。

据张氏文献记载,康熙以降,雍正年间张时盛四子张纯粹取得雍正丙午科举人后子承父志,办学不辍。而此时,随着办学的方兴未艾,张氏私塾的张纯粹开始敞亮襟怀,打破门第藩篱,吸收桑梓子弟入塾进学。而张纯粹也因此求仁得仁,子弟中人才辈出。“纯粹公七子侄中,获得功名者四人。太学生效仲、效泳,贡生、教谕效易公,乾隆壬午经魁、贵州都匀府同志、正五品效轼公。”文献记载的煌煌篇章,让张堡张氏十二世张维清动情地这样写道:“可见当时家学之盛,办学、教书已成为张氏先祖之一业。”

“六世先祖丕显公、太学生,仍承父祖之业,力耕重读,继续办学,课子教书。”

纵观张堡张氏办学育人的贤哲,生活在19世纪嘉庆、道光年间的七世张存义在造福桑梓的教书育人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存义之子张鉴三在回忆父亲的文中这样写道:“先君子生而颖异,束发受书,过目成诵。年十四应童子试,受知于县令颜公。公贵州人,乙丑进士也,大器之,取先君子冠军。游庠后,颜公欲老其才,俾随任肄业,抵洮阳、阅仙堤、至姑臧,历有八年方期,蜚声翰墨,以丁先大父艰,归里。时年凶岁歉,食指日繁,恐上无以奉养萱堂,下无以培植荆乐,遂慨然弃举子业,择师课弟侄辈,黄冠野服,力任农桑,淡泊恬静,恂如也。”淡泊名利,黄冠野服,张存义就这样在桑梓张堡择师课子、兴办私塾中度过了一生。学堂欣欣向荣,学子蒸蒸日上,张堡因为张氏族人对教育事业的心血倾注而文风昌盛。

值得一提的是,张鉴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成绩斐然。光绪五年前后,张鉴三在会宁讲学时慧眼识才,资助寒门学子秦望阑入馆受教,秦望阑最终金榜得中,成为光绪晚年进士。光绪十一年,张鉴三受聘于陕甘总督谭锺麟,为谭锺麟之子谭延直、谭延闿教学一度达四年之久;谭延闿终不负所学,后任湖南督军、国民政府代主席。张鉴三因高足谭延闿、秦望阑,而让张堡张氏蜚声西北。

据文献记载,除张氏三世三房支在康熙至同治年间办学育人外,张氏三世二房支张时俊的后裔在与张堡一山之隔的樊郭及李家辽坡等处兴办的学堂也是声名显赫。“七世智公生子三,长培辛,岁贡生,候补陕西县丞;次殿甲,太学生;再次耀丙,生员,五品军功。”

民国办学矢志不渝

民国时期的陇原大地灾难重重,饥馑、兵燹、匪患接踵而至。然而,张堡张氏族人崇文重教的世家之风仍不减当年。

张鉴三之子张堡张氏九世张采臣,于光绪年间重操祖业,在张堡先祖学馆旧址箍起窑洞开馆授徒,让张氏教书育人的家风得到了绵延。

民国十七年,张采臣与张毓鷟父子将张堡张氏的私塾推向了兴旺时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为张堡私塾,周边十里八乡甚至更远地方的学童纷纷慕名而来。据张氏家族文献记载,当时祖厉河流域一带北至五十里铺,南起西巩驿、曹家河畔、樊家大路,都有学童前来张堡应学受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毓鷟之子张佩玺子承父业,数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办学、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

1945年,张堡张氏三世二房时俊公后裔十世孙张志理,邀集乡间贤达冯兆邦、周正男,新建起了麻家岔小学。对于首倡办起该校的张志理,张氏宗谱《志理传》这样记载:“公目光远大,喜交文化人。民国家业有成时联系一方贤达,兴办麻家岔学校,倡之资之并以木工一技之长为之,顶烈日、傲风霜,修椽檩、造桌凳不遗余力。”

如今,该校历经风霜雨雪屹立70年,为麻家岔当地培育出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办学人才辈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1958年张堡村也掀起了第一波办学热潮。

1959年,张堡村的民办小学合并到了麻家岔小学。1971年,张堡村掀起了第二波办学热潮。张堡张氏十二世即张佩玺之子张世辉负责张堡当地的小学教学工作。1971年,张世辉上任伊始,边教书边选址建校。1974年,在张世辉和社员四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悔付出下,建成了三间房子和一孔窑洞当做教室的学校。张世辉因建校成绩突出,被学区县市评为先进。1984年,张世辉被调到麻家岔九年制学校当副校长。直至1998年退休,张世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投入了28年的心血。28年的付出,让张世辉尽善尽美地传承了先祖矢志不渝的办学课子梦想并收获了张堡当地村民的崇高敬意。

据张堡张氏统计,因为家风淳厚尚文重教,建国后张氏族人从事过教育工作的层出不穷。“十世张燕贻,会宁简师毕业,新中国成立前在定西新集小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会宁孟家堡小学、五十里铺小学、李家辽坡小学任教;十一世张宗悌,1956年在甘沟小学任教,后到阳坡家小学、麻家岔小学任教;十二世张克盛,兰州师专毕业,在玉门中学任教,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二世张雪萍,甘农大毕业,会宁县委党校在职高级教师;十二世张守金,会宁北关小学在职教师;十二世张思贤,1969年至1979年在阳坡家小学任教,1979年至1986年在小西岔中学任教;十二世张秉兴,解放初至1958年在麻家岔小学、阳坡家小学任教;十二世张维信,靖远师范毕业,1978年至1984年7月在柴门中学任教;十二世张维清1968年任李家辽坡小学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组长;十三世张丰,庆阳师专毕业,会宁四中在职任教;十三世张亚雄,会宁教师进修学校在职校长;十三世张世明,会宁东关小学在职教师;十三世张秀芳,西北师大毕业,白银市实验中学在职教师;十三世张旭,大专文化,1990年7月至1992年8月在柴门中学任教。”

不容忽视的是,张堡张氏十二世张维清虽然只有一天民办教师的资历,但筹建李家辽坡小学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1968年,张维清在生产队开会学习时,被任命到李家辽坡小学任教。当看到学校破烂不堪时,张维清暗下决心要建起宽敞明亮的教室。2002年,当张维清再次踏进李家辽坡小学看到学校教室已成危房,便开始四处奔波集资建校。至2006年,张维清共筹资22.6万元,建起砖木结构校舍600平方米。学校勒石刻铭:张维清心系桑梓,四处求援八方募集。村人鼎力相助,汇集资金22万元,建成砖木结构校舍600平方米。斯校经始于甲申之春,告竣于丙戌之秋,设施齐全,环境幽雅,乃树人之良圃、育才之佳园也,是为记。张维清名垂校碑,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何等的荣耀。

■记者手记:

家风淳则学风盛,学风盛责国风必雄强!白银市会宁张堡张氏家族,用9代人生生不息的薪火传承诠释着世家之风源远流长的纯粹和厚重。300年来,张氏家族为陇原大地培育出来的诸多才俊,恰如一幅精彩不断的丹青画卷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无限享受和直沁心脾的温馨芬芳。“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张堡张氏家族是伟大的,更是可敬的!愿张氏家族崇文重教的世家之风在白银市再放异彩!

新闻推荐

会宁一男子夜间抢劫女性被捕

本报讯(记者李琴琴)10月15日,记者获悉,近日由会宁县公安局刑侦二大队、郭城派出所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两起拦路抢劫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近期,会宁县郭城驿镇新堡子街道在夜间连续发生拦...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