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孝心少年侯晓雄 寸草之心报春晖本报记者 苏黎明 文/图

白银晚报 2015-07-20 08:03 大字

侯晓雄在给母亲喂饭。

侯晓雄在地里干活儿(右为侯晓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古诗所言,人们感慨父母的恩情深重,做子女的难以报答。然而,家住会宁县河畔镇李塬村上塬社的侯万仓却说:“我的娃吃不上,穿不上,我们把娃亏了,娃娃做的好得很。”侯万仓说的娃,就是他的儿子侯晓雄,今年刚满十八岁。

苦难的家庭

一座破旧的平房旁边依旧是一间破旧的窑房,这便是侯晓雄的家。只要有人路过侯晓雄的家门,远远的,就会看见一位拄着拐杖,佝偻着背,头发杂乱,衣衫褴褛的妇女倚着门边,望着远处,看到有人过来,就会不停地叫喊着询问:“心疼娃娃,我的心疼娃娃来了么?”她就是侯晓雄的母亲李明霞,李明霞从小患病,侯晓雄出生之后腿部又落下了病,偶尔精神意识也会不清晰。心疼娃娃是李明霞对儿子的昵称,不知道有多少天,李明霞都是这样盼着儿子回来的。

侯晓雄的母亲一直患有气管炎,经常呼吸困难,由于生完孩子又落了病,一度失去行动能力。现在虽然拄着拐杖能略微挪步,但天稍微一凉,腿便不能行动,只能爬着前行。因此,她的手部因为经常拄拐杖被磨破,裤子膝盖部分已经完全磨没了,如果遇上下雨天,她就在泥里爬出爬进,经过的地方都留下深深的痕迹……

侯晓雄的父亲侯万仓,一条腿无法弯曲,只能是直的,虽能行动但也很不方便。侯万仓夫妇双双残疾,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只有靠低保维持生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除此之外就靠亲戚们帮衬着过日子,最难得的是他们有一个孝顺儿子侯晓雄。

寸草之心满含深情

今年18岁的侯晓雄就读于会宁三中,平时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诚实善良,经常帮助同学,为了看望和照顾父母,常常一到周末就请假回家。老师说他学习很用功,经常看书看到后半夜。侯晓雄的懂事和孝顺,让他还未成年就已经自觉地撑起了这个家。

侯晓雄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啃个馒头,会宁三中每四周放一次假,但是他几乎每周都会请假回家,回家扫院、铲草、种地,给妈妈洗衣服、洗脚、洗头,拉着架子车去接父亲。干完所有的活之后他又回学校去上课,如此反复在学校与家之间。为了节省路费,在学校到家之间往返,侯晓雄都是靠步行,每次往返他都要步行四五个小时,这样已经很多年了。

侯晓雄说,他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这是他要面对的。虽然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同学们中间他偶尔也会感到自卑,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是坦然的。父母是他学习的动力,虽然路远,但是回家看一下父母他就放心了,踏实了。

的确,贫寒的家境,这样的父母,没有让侯晓雄觉得压抑,他是阳光的;他也从来没有抱怨、嫌弃过这样的家庭,他又是感恩的。“就算妈妈有一天就以现在的样子出现在我的学校门口,我也不会装作不认识,我会告诉大家,对,这就是我的妈妈,生我养我的亲妈……”

侯晓雄说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让他们过得比现在好,好好伺候爸爸妈妈。”朴实而美好的愿望里是晓雄对父母深深的爱,我们相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的他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

新闻推荐

“85后”创客“O2O”经营让土特产飞出大山梦想:资助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杨涛文/图

创业目标:通过电子商务,让会宁的绿色土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卖上好价钱。创业口号:公益心,创业梦,“三个蛋蛋”携手博爱团队将资助山区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