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活”了雷岔村

甘肃日报 2014-06-05 18:25 大字

土地流转“活”了雷岔村

土地流转“活”了雷岔村

本报记者 李政魁

夏日,记者走进会宁县老君坡乡雷岔村,深切感受到了土地流转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勃勃生机。村子60户农民的1300多亩坡耕地流转到了会宁鑫泉种植公司的名下,现在种植着柴胡、党参。

村民李克斌今年把家里的16亩耕地流转给了鑫泉种植公司。“土地历来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刚开始流转后还不适应,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们两口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薪族\’,出租的耕地每年可以领到每亩300元租金,还可以在公司流转的耕地上务工,月收入不下5000元,两三个月抵得上以前全年的粮食收入。”在地里锄草的李克斌发出爽朗的笑声。

把土地流转到公司去经营,对于没有能力种地的村民来说是一件既松绑又增收的大好事儿,可对那些不愿这样做的村民来说,土地流转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听说鑫泉种植公司在村里要大面积种植中药材,雷岔村出了名的田把式李向军改变了原来种玉米的计划,把家里20亩上好的耕地全部种上了黄芪等中药材,好依靠种植公司这棵大树发一把财。“种庄稼每亩收入1000元,种药材每亩收入5000元以上……”李向军扳起手指算起了账。

在绿油油的药地里,记者找到了鑫泉种植公司的总经理童政仁,他告诉记者:“为保证流转土地村民的生活,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聘用出租土地的村民,确保这些村民不会因为出租土地而失去就业机会。目前公司已建成统一耕作、统一种植栽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统一培训的大型药材基地,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为他们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雷岔村流转的这1300多亩土地,只是会宁县流转土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针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农村土地大量撂荒的实际,会宁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经流转总面积达到5.3万亩。

新闻推荐

【走基层看变化】会宁 新村新景新风尚

【走基层看变化】会宁新村新景新风尚会宁新村新景新风尚本报记者李保荣通讯员姚继东走进会宁县翟家所乡张城堡村红窑社时,一排排红砖绿瓦的房屋映入眼帘,房前屋后栽植着各种绿化苗木,村民们正在新建...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