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对了 腰包鼓了 贫困户李阿光的脱贫故事 □黄志安

右江日报 2020-07-18 01:18 大字

“喂,劳哥您好,我是李阿光,我到县城了。请问您在哪里?发展山羊养殖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申请,需要您签个字。”“你稍等,我马上到。”2016年7月5日,西林县纪检干部劳永盛接到对接帮扶贫困户李阿光的电话。

10分钟后,李阿光在西林县农商行信贷部见到了匆匆赶来的劳永盛。在与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手续之后,劳永盛果断在小额信贷担保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很快打到李阿光的银行账户,这对他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在此之前,劳永盛并不是没想法。毕竟,假如李阿光的养殖项目失败,自己作为担保人也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有钱投不一定成功,但没有钱投,脱贫指定无望。大不了一起进退。”李阿光自主发展力争脱贫的信心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身份,最终让劳永盛下了签字的决心。

家住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平木村法当屯的李阿光是劳永盛结对帮扶的5个贫困户之一,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耕作2亩水田和3亩山地是其一家5口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李阿光夫妇终年起早贪黑、日夜奔波,但苦于没有技术和产业支撑,其收入仅能维持基本温饱,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脱贫之梦遥不可及。

2015年底,李阿光户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劳永盛和李阿光户结成帮扶对子。回忆起第一次进入李阿光家的情形,劳永盛至今仍难以忘记:家徒四壁,屋内拿不出一件值钱的家当,摆放在一架简易木台上的一台老式彩色电视机是这个家中唯一值钱的物件。劳永盛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该如何入手?出路在何方?面对巨大的脱贫压力,劳永盛没有畏惧,他把整个村子走了个遍,通过近半个月的实地调查,发现法当屯牧草丰美,特别适合发展畜牧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劳永盛决定让李阿光进购一批山羊,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不仅可以解决产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兼顾老人和小孩。产业发展方向有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进购山羊需要资金,以李阿光的家庭情况,他根本没法拿出这笔钱。尽快为李阿光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说干就干!从学习政策到思想动员,从摸底取证到材料申请,劳永盛没少下功夫,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成功获得扶贫小额信贷后,李阿光将其中的3.5万元投入养殖山羊产业中,购买羊羔60余头,将1.5万用于甘蔗种植。经过一年的努力,到2017年底,李阿光收获了第一笔收入:销售山羊收入3.3万元,销售甘蔗收入1万元。当年,平木村发布度年度贫困人口脱贫公告中,李阿光的名字赫然在列,其家庭人均收入远超脱贫标准,顺利脱贫。

脱贫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奔康才是终极目标,2018年起,劳永盛鼓励李阿光扩大生产规模,为其报名参加种养技术培训,联系专家上门服务,扩大销售渠道,逐项落实产业奖补等各类扶贫政策,只为一个目的——提升脱贫成效。“2018年销售甘蔗收入2.2万元;2019年4月销售山羊56只,收入4万元,销售甘蔗收入3万元;2020年4月出售山羊38只,收入4万元,甘蔗年底预计收入3万余元。”翻开李阿光的产业账本,不难发现,只要路子对了、技术升了,产业也就兴了,腰包自然跟着鼓了。

“多亏了劳哥,我家现在生活好多了。2018年花2万元新建了厨房和厕所,2019年花1.3万元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2020年6月花5万元做房屋加层。2015年,我家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是1136元,2019年人均超过16000元,今年会更高。我们村里的变化也不小,水泥硬化路通到家家门口,还装了路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李阿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站在李阿光的家门口,放眼望去,阳光越过山下的草地,向对面的山峦移动,洒落在黑白相间的羊群和绿叶翻滚的甘蔗地上……

新闻推荐

八达镇“三字”下功夫力促控辍保学

本报西林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流传在西林县八达镇群众中的这句口头禅,成为西林...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