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扎根基层的建设者 广西民族大学坚持“三性合一”办学特色纪实

广西日报 2020-05-20 06:53 大字

本报记者刘琴通讯员王文娟

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广西“三月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在线开讲,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为主题,给全区高校学子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课。一天时间,该线上课程的点击量就达到了134.5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始终是广西民大引导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课。近年来,该校确立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教育体系,以培育扎根基层的建设者为目标,将人才发展需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书写在育人长河中。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3月,广西民大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地方高校。

广西民大坚持把民族人才培养及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重要使命,建校之初,学校就开设了相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并列入全校学生必修课。2016年9月,该课程正式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与此同时,广西民大积极培育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和特色品牌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和民族历史、民族政治、民族语言、民族教育、民族艺术等民族类课程,加深学生对民族理论政策的理解。

学校将每年的4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近年来,广西民大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主题,举办了“我与祖国共成长”党团主题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及各民族节庆等活动。

“我们就是要让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广西民大校长谢尚果说。

2014年,广西民大预科教育学院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博物馆群成为我区唯一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高校博物馆。

泽成加措是2015级法学专业学生,也是广西民大招收的第二届藏族学生,2019年6月,他回到家乡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帮隆村担任乡村振兴专干。他说,无论我们是哪个民族,身处何方,我们都要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2010-2019年,广西民大普通本专科累计招收了21341名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涵盖53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

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一所地方民族院校,广西民大把为少数民族服务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大力推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广西民大坚持“以本为本”,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2019年,学校以“教、学、管”三位一体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校获评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在大力推进。学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获批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广西民大培养的毕业生以“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连续11年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2007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刘福财放弃高薪国企工作机会,来到百色市西林县那劳乡工作。2013年以来,他先后在西林县委办、百色市政府办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工作。刘福财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回到基层一线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刘福财只是广西民大25万毕业生中的一员,他们主动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9年,广西民大有1872名毕业生服务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学校连续两年选调生录取人数居全区高校之首。

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科研优势,服务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广西民大新的时代角色。

广西民大在立足民族性的基础上,大力提升自身的国际性:与20个国家、地区的16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东南亚创办3所孔子学院,2019年,学校与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全球优秀孔子学院”。

学校还创办东盟学院,成立广西泰国文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等,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中国-东盟政治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东盟国家干部培训等项目,全面提升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来自老挝万象的彭柏松是广西民大的一名留学生,如今,他已是老挝中央组织部培训处的一名公务员。彭柏松说,他每年都要带团到中国培训,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

建校以来,广西民大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1.6万人。特别是近年来,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7个非通用语专业至今已向社会输送超过2500名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

新闻推荐

韦昌榕:返乡创业助脱贫□黄燕群 文/图

韦昌榕在察看发往外地的沙糖桔。“这是今天从西平乡、那佐苗族乡收购回来的3车沙糖桔,大家搬下来,清洗、打腊、包...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