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把自己当成“苗寨里的人”□黄 双 文/图

右江日报 2020-05-08 09:17 大字

黄勇在了解妇女工作。

从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到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市民政局干部黄勇已连续驻西林县文雅村6个年头了。驻村以来,黄勇察民情解民忧,和村“两委”一道发挥领头雁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苗族群众脱贫致富,村民都亲切地称他是好“古笛”(兄弟之意)。截至今年3月,文雅村189户贫困户已脱贫188户,贫困发生率由55.43%降到0.003%,昔日贫穷落后的文雅村蜕变成今日的“红富美”村(党旗红、群众富、环境美)。黄勇也因此被评为全市2017年“优秀第一书记”、西林县2016年“优秀第一书记”等。

黄勇退伍后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身份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他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本色。2015年,市民政局在物色人选到文雅村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时,他主动请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受过部队的磨练,不怕苦、不怕累,让我去吧。”就这样,黄勇开启了扶贫之旅。他带领3名队员起早贪黑深入全村6个自然屯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村291户群众的调查、评议等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建档立卡信息录入准确率达100%。2016年3月,市民政局准备向组织部门推荐派驻文雅村第一书记时,黄勇说:“我熟悉文雅村情况,而且喜欢挑战,让我留下来担任第一书记吧。”就这样,黄勇从驻村精准识别工作队队长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3月,驻村两年期满,原本可以回来单位上班,但黄勇再次勇敢地站出来,“今年是文雅村整村脱贫之年,工作任务重,脱贫摘帽工作需要连续性,还是让我继续留任驻村第一书记吧。”今年3月,驻村第一书记第二届期满,在大家认为他会按时回到单位工作时,黄勇却说服家人,决定继续留任驻村第一书记,直至脱贫攻坚结束。6年来,联系文雅村的县领导已多次变动,陪同黄勇的工作队员也轮换了3批次,但黄勇却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坚守,践行初心使命。

黄勇坚持以解决贫困户无产业或产业少问题,想方设法改变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状况,最终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持续脱贫为驻村工作目标,积极与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组织群众召开村民大会,探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驻村6年来,他积极开展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培养发展5名党员,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比2015年小了5岁,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同时从村“两委”年轻干部中培育了3名致富带头人。协调联系到帮扶资金800万余元,新建村办公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村内屯与屯之间道路水泥硬化24公里、村内便道亮化和排污工程、人畜饮水升级改造工程。争取到上级资金62万元建设文雅村300亩油茶基地,成立文雅福营油茶农民合作社,产业覆盖超过一半贫困户。探索推进种桑养蚕项目,建设种桑养蚕示范基地,成立西林县天雅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用好用足上级兜底保障优惠政策,主动为91户贫困户申请办理低保救助,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经过深入调研,黄勇发现,村里妇女在家庭中地位较低。因此,他决定从细微处入手,多次邀请市社工组织给全村妇女上妇女维权等课,讲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改变了村里妇女落后的思想意识,极大鼓舞了妇女积极参与到家庭决策发展经济的信心。目前,通过宣传引导,村里年轻人已逐步淡化攀比大操大办宴席的意识,过去红白喜事比较铺张浪费的陋习也正悄悄向务实节俭改变,有效扼制了因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陋习而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驻村当家乡,把自己当成“苗寨里的人”,勇于担当,从扶贫“门外汉”到脱贫“行家里手”,这便是文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勇。

新闻推荐

巩固扶贫成果也要“深加工”

子午据《广西日报》报道,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的“金花小镇”旅游项目,在防疫期间几乎颗粒无收。然而,投资建设该项目的...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