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于文字的遇见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 王向辉
当我审完最后一篇稿子,夜幕已经降临,透过窗户,院子里的路灯已经亮起,柔和的灯光静静地照在碧绿的树叶上。我身边的同事还在不停地敲打着键盘,似乎没有觉察到黑夜的来临。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节极其“安静”,然而大家却一点儿也不“平静”,都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老师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担起了守护校园、安抚学生和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停课不停学”等工作。
县教育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小组,办起疫情工作《简报》,以此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措施。我是《简报》的责任编辑之一。县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们踊跃投稿,每天至少有10多篇来稿,多的时候有30多篇,至今我们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20多期《简报》。
在这个平台,我不仅看到老师们工作的热情和艰辛,也看到他们对文字的执着追求。他们白天参与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辅导学生线上学习,有时候批改作业到半夜才结束。就是在这样繁忙中,他们抽出时间写稿,并及时地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局里的宣传小组。每一篇稿件、每一行字,都流露出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责任担当。
我很感动,好多老师在百忙中仍然坚持写稿,发到群里请我帮修改,有的还加了我个人的微信,跟我聊写作的酸甜苦辣,聊着聊着,有时候聊到半夜三更。我何德何能,怎敢在老师们面前班门弄斧,充其量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罢了。
我们常常在群里沟通交流,我发了有关新闻写作的技巧到群里和大家分享,让大家懂得学校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告诉大家要善于挖掘新闻亮点,不空喊口号,把事件写清楚、写明白。就这样,大家写的新闻稿越来越好了。
“其实,我是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都是有感而发的。”八大河希望学校何文会老师在群里说。我发现何文会老师文字功底扎实,她更擅长写散文,她的文字总是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正如她在《知否,知否,我的战“疫”教育之心》中写道:“只为了心中最初的梦想,‘做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着信仰,带着希望,无怨无悔地去追寻心中的那道光。”
马蚌中心小学的李海波老师和同事们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她每天都能捕捉到新闻的亮点,其中《王思林:学习路上不断线》写的是一位老教师学习上网课的故事,其实我看得出就是她耐心地教这位老教师如何上好网课的方法。
县民族中学的蒋立文老师有好多文章已经发表在《右江日报》《广西日报》《辅导员》等报刊,在西林教育界算得上小有名气。他的文字总是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在学生的眼里,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朋友,从他发表的《一堂被嘲笑的课》《因材施教,不落一人》等体会文章中就可以看得出。
如果说花繁叶茂充满了热情,那么小荷初露该是令人惊喜的。罗湖实验小学的王秀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教师,她常常是最早一个把稿件发过来的。她加了我的微信,有几个晚上跟我聊到很晚。她说她很喜欢看书,也喜欢写点文章,但写的文章从来都没有让别人看过,担心写得不好让别人见笑。她想先让我看看,让我提些意见,其实我更感谢她对我的信任。王秀梅对“停课不停学”有独特的见解,更可贵的是她把自己当成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她在《我是老师亦是学生》中写道:“在‘停课不停学’中,我既是一名老师,指导着学生学习;我亦是一名学生,学习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每天打开电视认真观看空中课堂中的教学视频,从这些优秀课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刚刚从事小学教育的我来说,无疑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就这样通过电脑和手机交流信息,并通过文字让大家彼此“遇见”。虽然隔着屏幕,然而文字已经把感动传递。我在感动中收获了花一样的芬芳、春一样的温暖、秋一样的收获。
新闻推荐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新冠肺炎疫情猖獗的新年里,这句话不断被传述,被用来互相鼓舞。现在疫情...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