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 奋斗新时代 潮涌新征程

右江日报 2019-10-18 08:51 大字

西林姜晶远销欧美市场 □黄燕群摄 西林县城一角 □覃蔚峰摄 全民健身 □李世华摄 绿色的希望□李世华摄 通水的喜悦□韦荣峰摄 广西西林—云南广南生态产业园开工典礼 □田仁艳摄 大路通,奔小康 □朱小华摄 西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王现新摄 丰收的田野(底图)□王光明摄 西林标准果园 (底图) □韦荣峰摄 村民通过发展水果产业致富而建起的新楼房,当地俗称“水果楼”□朱小华摄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攻坚 □李光琳摄 休闲垂钓基地 □黄燕群摄 田西高速公路开工仪式现场。□韦克家摄 幸福生活 □朱小华摄 招聘会活动现场□黄燕群摄 沙糖桔产业带动西林人民脱贫奔康□李光琳摄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林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幸福感逐年提升,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由穷变富脱贫摘帽

西林县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接合部,“省尾、省尾,什么都尾。农业底子薄、工业零起步、人民温饱难保障”——这是西林曾经的时代印记。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工作,自1986年起,经“七五”“八五”“九五”3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实施,西林县农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到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213元,比1985年的106元增加了1107元。至此,全县农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16年以来,西林县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住房改造等方面工作。2018年实现15个贫困村出列、2367户10127人脱贫,全县“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降至2.61%,2019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西林县脱贫摘帽,成为西林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现代农业迸发活力。以西林沙糖桔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累计达18.5万亩。实施完成39个柑桔标准园和10个核心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1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0.6万亩、茶叶达11.83万亩。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姜晶、西林火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字招牌越打越响,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展。沙糖桔种植等现代农业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法宝。

工业经济从无到有。农产品、木材加工、水电等是西林的传统优势产业潜能所在,广西西林—云南广南扶贫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土黄”园区)、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开、竣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4%。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新业态,今年8月,广西第一个县级商用大数据中心正式落户西林县。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70年来,退耕还林等一大批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达76.84%。累计投入8321万元开展万峰湖西林县辖区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水质恢复地表水Ⅲ类水以上标准,引导库区渔民上岸,转型发展柑橘、经济林木、生态畜牧、特色粮油等山地特色高效产业。生态屏障不断夯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产品实现产业化,西林县金桔利村集体经济果园荣获广西首届优质柑橘评选金奖。西林金盆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广西(第一批)五星级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西林沙糖桔、西林姜晶、西林茶叶等产品畅销海内外,广西西林汇宏工贸有限公司和广西西林天韵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姜晶和茶叶出口欧美和非洲。一座座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荒坡变城市崎岖变通途

1961年,西林县恢复建制之始,县城仅有一条“泥土街”;县委、县政府办公场所是干部职工上山砍树、割茅草修建起来的茅草房。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西林县城逐步拓展,迎宾大道、第二开发区、鲤城新区、城西新区——西林县城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拓展完善,布局合理、兼具文化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山水特色县城初具雏形,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商业贸易日渐繁荣。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那劳镇和八达镇荣获区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和“广西卫生县城”称号。

交通建设提速推进。田林至西林(桂滇界)高速公路扎实推进,平吉至八大河二级公路全线交付验收,西林至隆林(常么)、西林至西平、那劳至足别二、三级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加快实现。

如今,崭新的高楼、绚丽的霓虹,将西林县城装点得靓丽繁华;琳琅满目的货物,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越来越方便的交通,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比惬意。

缺医少药成历史民生红利逐年多

缺医少药曾经是西林老百姓面对的一大难题。解放之初,在大多数农村赤脚医生手中,一个药包、一个听诊器、一把草药就是全部的家当。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在广大农村,多数学校是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泥孩子。

改革开放后,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18年,西林县已有医疗卫生机构14家、医务人员3105人。2011年起,西林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极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对口帮扶西林县,西林县的医疗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实力有了全面提升。

西林的教育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70年间,该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实施了西林中学、八达一小、八达二小、八达三小、西林民中、西林民族高中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特别是2016年以来,动工建设了民族实验小学、西林县第三初级中学、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目前,全县已经建有中小学42所、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11所)。2018年,西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除医疗教育外,文化旅游等事业也全面开花。西林县培育“欧贵”“龙崖外”“壮族北路八音”等精品民族文化项目,文化精品工程——民族音乐舞蹈诗《唱娅王》成功在北京演出。壮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句町祭祀”和“壮族六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宫保风情岛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京桂古道茶园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房车休闲旅游在句町故地兴起,吸引四方宾朋。

七十载革故鼎新,神州潮涌;数辈人改天换地,西林蝶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西林人民以砥砺奋斗的坚强意志、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围绕“八壮八美”目标,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书写西林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本版文字由韦荣黎黄志安黄燕群统筹)

新闻推荐

西林发电分公司:爱心捐款助贫困学子圆梦

西林讯(通讯员韦永翠)9月11日,西林发电分公司一行到贫困学生李梅家中,把募集的助学捐款交到了李梅母亲的手上,帮助李...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