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中收获成长 □王 宁
写作不是我的特长,但为了记录生活,有时会写写,尤其是2018年9月进驻西林县人民医院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把下村及医疗扶贫过程中感动我的事情写了些随笔,在当地的媒体上刊登,原以为只是个人行为,却不料引起了各医疗单位的重视。近3个月来,西林县卫健局宣传股岑股长就有数篇报道见于《右江日报》《广西日报》等,县医院、中医院的办公室人员亦有多篇文章在市级媒体刊载,县委宣传部还为此特地组织大家成立医疗宣传微信群。这些不经意的改变,也应了我进驻西林开展扶贫工作的想法:通过潜移默化、以身作则、带头干引导干,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引发大家行动,尽可能不以干涉、阻断方式来开展工作,促使自己成长。
情感是在过程中慢慢沉淀的,从深圳市罗湖区到西林县扶贫的这11个月,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事很多。走进西林,我遇到的第一个节日是中秋节,当时县里请所有队员聚餐,以聊家常的方式关心大家,让所有队员都深受鼓舞和感动。为了缓解队员背井离乡的寂寞,单位举行了各项活动,这些都历历在目,并铭记于心。因救助而康复的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第二次生命”的话语,都让队员们倍受鼓舞和潸然泪下。看到当地的同事们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通过职称考试,听着他们“真的感谢罗湖老师”的话语,队员们深感欣慰。这些情义将是我日后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会推动着我进步。
第三医疗队是我带领的首批扶贫队伍,在西林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队员们40余次走进乡村义诊、开展慢病筛查,途中曾遭遇暴雨、山体滑坡等。日常的查房、讲座等工作他们也没有落下,辛苦自不必多言,让我感动的是,全体医疗队员有责任、有担当、不抱怨。且队员间相处融洽,厨艺好的经常约大家聚聚,其乐融融。现在多数队员都已返回深圳。如今,每当我因事回到深圳,先前返城的帮扶人员都会约时间大家坐一坐、聊一聊。扶贫,让我遇到了你们,让我相信缘分,相信真善美。
今年3月21日,第四批深圳市罗湖区医疗扶贫专家一行11人风尘仆仆辗转来到西林,大家还没拍掉衣服上的尘土,便开始投入新的工作。他们在当地开展了溶栓技术,推广腔镜技术,让西林的医疗业务水平有了大的进步,业务量增长30%以上。业务量增长说明百姓对当地医疗水平开始慢慢信任,不用再奔波到县外就医。可惜的是,百姓的疾病预防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中的插曲,是经历中的调味剂,增添日后回顾扶贫生活的趣味性,也是人生成长的财富。
我本着领导的指示“把西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组织队员们走遍8个乡镇94个自然村,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同吃同住,了解实情;试验性地举办罗湖专家每月一次的专题义诊;每周末走进一家乡镇卫生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以带动和引导为前提,培养规范化操作,避免同行产生“填鸭式”情绪。
除了我们的付出,也感动于西林县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默默坚守、一心为民,让我敬佩,深受鼓舞;感谢他们给予我成长的平台,让我在多个岗位上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在我经验不足的条件下包容我、理解我,让西林的医疗得到改善和提升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情义。
“背井离乡”的成长也许是痛苦的,但如此多的温馨事情则会让痛苦变为“咖啡”,醇厚,有味。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连日来,西林县八达镇花贡村积极按照镇党委工作部署,大力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活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