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布越壮歌的特点□李建忠
西林县地处广西最西端。正因为这样,人们经常将其戏称为“广西省尾”。西林县虽然人口少,且又地处边远,但是这里的山歌文化绚丽多姿,资源丰富,基本上都还处于原生态状态,而且自成体系与特色,与外界的山歌有所不同。本文就以布越壮歌为例,介绍西林布越壮歌的几个特点。
用布越壮语来演唱,这是西林布越壮歌的第一个艺术特点。西林境内壮族内部有几个不同支系,不同支系的壮族群体,其山歌也不一样。其中,布越支系壮族是各个壮族支系中人数最多的,其山歌特点也最有特色。所以,用壮语来演唱及原生态的山歌调,是西林布越壮歌的第一特点。
布越壮歌的句式与字数的特点和其他壮族山歌一样,布越壮歌的基本句式是五言句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受到其他民族山歌的影响,其山歌句式也有向多句数发展的趋向。目前,民间还是以五言句式为主,但七言、八言乃至九言的情况也不少见。布越壮歌一首歌究竟有多少句?布越壮歌的句数素来不定,它以完整表达山歌内容为准,这也是布越山歌的一个特点。所以,布越壮歌在其一首歌里,往往有四句一首的,也有八句或十句一首的,甚至更多。例如,布越壮歌中的《植棉歌》《稻根歌》《赞十二阶梯》等就有二、三十句之多。虽然现在广西主流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但受传统山歌的影响,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
布越壮歌大体上押腰尾韵。以五言句式壮歌为例,一般来说,上一句最后一个字要与下一句的第三个字必须押韵。这就是押腰尾韵。但是,西林布越壮歌的押韵也有例外,即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下一句的第二个字。这种押韵方式比较灵活,也便于歌手演唱。另外,布越壮歌还常常采用对偶的表达方式来代替押韵。例如:“千年日子今天吉,万代时光今日好。”“姑娘远处客,阿哥来远方;河水流相会,吉日喜相逢;相逢即对唱,对歌喜洋洋。”
以调类来分,布越壮歌可以分为“欢达莱”调(亦称驮娘江调或那劳调)和“哎约”调(俗称八达古障调)两种。“欢达莱”调和“哎约”调唱法明显不同,属于布越壮歌中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从演唱风格来说,“哎约”调除了是以“哎约”起头之外,唱法也比较单调、呆板,不够富于变化。“欢达莱”调是在“哎约”调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更富于变化。不少人认为,“哎约”调是“欢达莱”调的母调。“哎约”调主要流行于西林县的那劳镇、西平乡、足别瑶族苗族乡和田林县境内一带。当然,除了“欢达莱”调和“哎约”调之外,布越壮歌还有其他几种唱调。
布越壮歌虽然分为多种不同的唱调与流派,但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不管人们的唱法差别多大,它总有一个基本的格调维系着整首山歌,使人听到后明显知道它是布越壮歌。这也许是布越壮歌与其他民族山歌的不同点,也正是其优美与精华之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近年来,西林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