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青年进修社□黎之鼎

右江日报 2019-04-18 09:08 大字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国掀起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和平民主的浪潮。而西林因为“烟税”,上到省府,下到县府你争我夺,社会矛盾重重。1946年,县长郭春田人心不足,独吞了全县烟税,引发了一场“狗咬狗”的事件。就在这样的乱哄哄社会背景下,中共地下党人黄习礼受组织指派,以教育科长的公开身份来到西林县开展地下活动,在进步青年中组织了西林青年进修社。

当年,西林青年进修社之所以能够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西林县城定安组织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倒郭运动的掀起,各种明争暗斗、宗派矛盾充斥官场,地方统治者对知识青年要求进步的动态无暇以顾。二是虽然当时西林县城有个中统派驻的特务,叫吴越,进修社对他进行了很好的消息封锁,加上他忙于搜索烟案的材料,同样无暇以顾。

西林青年进修社以西林县定安中心小学的20多个教师为主体,吸收机关单位中的一部分青年职员和三街的一些知识青年参加。由于组织人黄习礼是县教育科长,他出入学校,接触师生,有时还登讲台给学生上课,名正言顺地公开干事,没人注意,没人非议,这就让本来有点秘密的事,变成了公开、合法的事。

黄习礼组织西林青年进修社目的在于加强青年间的联系,以便组织青年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在学习与活动过程中,他结合传播革命道理,培养青年人进步思想。因西林青年进修社是个松散的组织,凡愿意加入者不必填表,也不要介绍人,只是登记名字就行了。为了使这个组织合法化,黄习礼建立了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理事会下设学习、戏剧、体育、出版和总务等股,由几个比较积极的青年负责。

青年进修社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学习读物是通过两条渠道获得,一是用县图书馆筹备处的名义向昆明、重庆订购《新华日报》《群众》《民主周刊》等读物,并购买一些比较进步的书籍。在这之前,在交通闭塞、封建思想禁锢的西林城是不容易看到的,所以,青年们学习兴趣极高,其中,刘大可(原名王琦)、文远(原名文昌远)、黄振荣(那劳人)等几人学习尤其积极认真。除了利用白天的空余时间自行学习之外,到了晚上,黄习礼还按预定的时间到学校组织大家座谈,交流学习心得,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时还给大家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皖南事变等大家从未听过的故事,渐渐地往青年们心里播下革命的种子。

除了读书看报、讲故事之外,进修社还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编演话剧《忠王李秀成》《风雨之夜》、壮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练唱当时流行的进步歌曲,出版墙报,印发刊物《西林青年》,有的街天,学校老师还组织学生上街演讲。这些对加强青年们的团结,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活跃西林县城的气氛都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些也使原来对进修社持徘徊观望态度的人,都乐意加入。

1947年,全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党的需要,黄习礼离开了西林县,有些青年,或到百色或到南宁升学。就这样,西林青年进修社也随之而自行解散了。

新闻推荐

普合苗族乡:民兵点验展风采

本报西林讯3月27日下午,西林县普合苗族乡100余名基干民兵身着迷彩服,在乡政府前整齐列队,统一接受县人武部整组点验。...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