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之梦□黄志伟 文/图
他们表演芦笙舞的情景。
在西林县那劳镇那劳村么红屯,有一户苗族人家,他们一家三代人无论岁月怎么流逝,生活怎么变迁,心中都深埋着一个梦想,就是芦笙舞之梦。在他们锲而不舍的追梦下,这一家三代人终于在去年的重阳节圆梦了!
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父亲王国亮,大女儿王顺美,二女儿王顺之,三儿子王顺光,还有王顺光的媳妇熊明珍等都会跳芦笙舞。说起这一家子,大女儿王顺美告诉笔者,她父亲过去生活在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那里居住着10多户红头苗(苗族的一支),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逢年过节,都用唱歌和跳芦笙舞来欢庆佳节。王国亮说:“芦笙舞是我们苗族的一种舞蹈,谁不会吹芦笙,不会跳芦笙舞,人家就看不起。我18岁那年,跟父亲学会了吹芦笙、跳芦笙舞。父亲希望我在族群中芦笙吹得最好,芦笙舞跳得最优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父亲因犯错受到处罚。在苗寨里,我们常常受人欺负,就连吹芦笙、跳芦笙舞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78年,我和几兄弟不得不从贵州搬到广西西林县那劳镇那劳村么红屯定居。”王国亮叙述时,表情显得十分难过:“来到异乡,由于重建家园,生活困难,加上又生儿育女,生活的重压一直使我没有心情唱歌跳舞。我和我父亲两代人的芦笙舞之梦就这样破灭了。”
从贵州一起搬来的几兄弟后来发展到10多家。那时,王国亮30多岁,三个小孩已经出生,大女儿王顺美已经13岁。由于当时生活贫穷,孩子都不能读书,天一亮,他就带小孩上山开荒种玉米。王国亮压抑在心底的芦笙舞之梦其实并没有完全破灭。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有了新的安身之所,更有党的富民政策雨露的滋润,他们一家勤劳致富,生活越过越红火,他的心情终于舒展开朗起来。他把珍藏在家中多年的芦笙也带到地里,趁休息时间,就在坡上比较平缓的地方忘情地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三个孩子看着父亲优美的舞步,也慢慢地学起来。王国亮看着孩子如此喜欢跳芦笙舞,每次上山劳动前,都教他们跳十多分钟的芦笙舞才开始干活。他想把本民族的舞艺传承给后代,把自己少数民族的文化挖掘出来,但他的想法却遭到寨里人的反对。有些人说:“现在我们融入壮族的地域,就应跟随壮族的风俗,跳什么芦笙舞?丢人现眼。”王国亮沉默了,但他们一家人依然沉迷于跳芦笙舞。王国亮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有朝一日,要让一家人能够登台表演跳芦笙舞。这一等,竟等了20多年。
近几年来,西林县着力打造那劳宫保府生态旅游景点,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把精彩的文艺奉献给广大游客。去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劳镇在宫保风情岛举行了第三届“情系重阳”活动。镇里知道么红屯王国亮一家会跳芦笙舞,便邀请他们一家去表演。王国亮接到通知,高兴得流下激动的泪水。那天,他们一家5口早早来到风情岛,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
随着王国亮几声宏亮的鼓声敲响,本来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观众静静地看着这一家人次第登台亮相。王顺光双手捧着一把芦笙,嘴对着精致的芦笙乐器,随着两个腮帮一鼓一鼓地,“罗——哩——罗,哩——罗——哩——罗”,美妙的芦笙舞曲响起,王顺美、王顺之、熊明珍便翩翩起舞,王顺光使出多年在山上练就的芦笙舞蹈动作,一面翻滚,一面吹出优美的芦笙乐曲,令观众如痴如醉。他们尽情狂欢,尽情发泄内心压抑多年的激情,边跳边流泪,激起全场观众阵阵掌声。不知不觉间,有些观众情不自禁地主动登台与这一家人共舞。
王国亮估计也没想到,他们还能梦想成真,一家人在台上相拥而泣……
新闻推荐
图为查兰凤在采摘水果。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但她却无暇欣赏身边鸟语花香的美丽风景。一年到头或奔波在果园中指导...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