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知青的那些“糗事”□梁 德

右江日报 2018-07-26 09:00 大字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知识青年纷纷响应“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指示和号召,纷纷离开城市下到农村定居和劳动。偏远的西林县也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

为了安置这些知青,县里将各个寨子的名字罗列出来任知青们自己选择,以确保每个寨子都有几名知青下去劳动,但这就为难了从城市初来乍到的知青们,他们对西林各个寨子所处的地理位置、路程远近和环境优劣都一无所知,选择哪个寨子全凭自己的感觉。所以,有的知青凭着字眼选择了“万家山”“大地”“员外”“文雅”“周帮”“大银子”等好听的寨名,孰料这些寨子都是高山上的寨子,交通十分不便,且离县城较远,但既然自己选择了,也就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一些知青却抱着去艰苦地方锻炼自己的想法,选择了“那卡”“土黄”“泥洞”等寨名,反而歪打正着,这些寨子都是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且交通便利,人居环境和条件较好。

母湖寨子也有几位知青来落户定居,小队社员们还特定起了一排10来间的砖瓦房子给知青们居住,这是当时寨子里最好的房子了,因为当时寨子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居住在泥墙瓦屋或茅屋里。知青们白天和社员们一同劳动挣工分,小队给他们分粮食。有一次,社员们给稻田薅秧苗,知青们不管男女,都分不清哪些是稻秧,哪些是稗草,看见社员们用脚薅秧时久不久就将一株绿色的植物踩进泥土里,于是他们也跟着依葫芦画瓢,模仿社员们的动作,久不久就将一株稻秧苗踩进稀泥中,社员们看见后,对他们说,你们踩下去的是秧苗,不是稗草。还告诉他们,稻秧苗叶子是深绿色的,叶子中间的叶茎也是绿色的;而稗草的叶子比较淡黄,叶子中间的叶茎呈现白色纹理,且叶子上下两面还长有绒毛……社员们还用手将一株稻秧苗和一株稗草拔出来给知青们作比较,让他们仔细区别。从那以后,知青们才知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那个年代,农村的人们还没有手表,而知青们从城里来,每人手上都戴着一块手表,每当做工到傍晚时,他们都将自己的手腕抬得老高,让手表在太阳底下发出闪闪的亮光,然后大声地对生产队长说:“队长,5点多了啵,该收工了。”队长这时也只好宣布让大家收工回家。因此,知青们的手表,对人们能够按时出工和收工起到了一定作用,也让其他社员们羡慕不已。

新闻推荐

百色非遗书籍 《瑶族山歌选集》出版

本报西林讯近日,由西林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局、西林县瑶族民间文化研究会编著的《瑶族山歌选集》正式出版。该书是...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