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身“果树村” ——西林县马蚌镇那扛村跑出脱贫摘帽“加速度”
入春的西林县马蚌镇那扛村,一片片沙糖桔园绿意盎然,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青翠动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果农正忙着在果园里埋头管护,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碌的村民委副主任陆建军高兴地说:“我们全村有800余亩沙糖桔,我们就是靠着这些‘摇钱树\’脱了贫。”
长期以来,库区移民村、接边行政村、省级贫困村是那扛村的“标签”。万峰湖库区淹没后,该村后靠群众除了少部分进行网箱养鱼外,全村以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看天吃饭,人均纯收入极低,这样一个贫困村,想要脱贫摘帽,难上加难。
然而,短短几年间,那扛村正式摘掉了“穷帽子”,成为2017年西林县12个脱贫摘帽贫困村之一。转换思路、靠山“吃”山,走产业兴村、绿色发展之路,沙糖桔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户均种植面积达3亩以上,在沙糖桔产业的加持下,近两年该村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1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库区穷山村跑出了脱贫致富的“加速度”。
曾经,移民后靠后,脱贫致富成为那扛村民最热切的期待,然而传统农业却无法改变贫困面貌。穷则思变,2011年,帮扶联系那扛村的时任西林县政协主席农建华经过调研,带来了新的思路,“特色产业才是那扛村的‘钱途\’”,农建华如是建议村“两委”。
思路决定发展之路。由此,补齐产业的短板,成为那扛村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恰逢西林沙糖桔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经过多方多次考察论证,该村决定选择沙糖桔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村“两委”干部带头干,党员跟上干,加上一次次宣传动员,那扛村民认识到,要脱贫致富必须走产业发展路子,全村人众志成城大搞“产业革命”,拓荒开垦种植沙糖桔。
与此同时,挂村县领导、驻村工作队、后援单位、村“两委”等不遗余力协调争取,为产业发展铺路:一批批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技术,组织村干、群众代表到镇外种植大户的田边地角实地学习技术,培养本村“土专家”,安排能人带后进,实行“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从苗木肥料供应到灌溉设施、机耕路建设,给予种植户最大限度的物资、项目、资金支持;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市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贮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
穷则变,变则通。原来房前屋后的荒坡草地,经过村民勤劳开垦,如今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昔日山沟成为了十里沙糖桔产业带,尤其2017年果树陆续进入盛果期,昔日的贫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产业做大了,脱贫致富就大有希望。村里有了产业,致富路铺到家门口,贫困户也搭上了产业发展的“顺风车”。贫困户何忠诚在帮扶人农建华的帮扶下,先后种植了10亩沙糖桔,2016年摘了“穷帽”,并被县里评为脱贫先进标兵。“终于尝到了甜的滋味。”何忠诚道出了心里话,并把“感谢党、感谢政府”挂在嘴边,逢人就夸。
何忠诚一家生活的变化是那扛村发展变化的缩影。结了甜果子,告别苦日子,据统计,那扛村全村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种植了沙糖桔,大部分贫困户通过沙糖桔产业叩开了脱贫之门。曾经贫困村变身“果树村”,贫困户变身“万元户”,那扛村的产业富村梦终于变成现实。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产业兴了,生活环境也好了起来,那扛村里原先的泥巴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还安装上了太阳能灯,“灯亮了,人心也亮了!”驻村第一书记农海弟感慨道。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那扛村已投入上百万元进行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如今的那扛村旧貌换新颜,一个村容整洁、宜居宜业的库区新农村正呈现在人们眼前。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今年以来,西林县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部署,规范运作,促进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成效。1至3月,已免费检查158对316人。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该县及...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