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土地上的出书人 □秋水萤光
桂西北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是与“贫困”等同的,野草古木丛生,经济困难,技术落后,文化荒芜——然而,驮娘江、泗水河等江河在未曾被污染的崇山峻岭中像龙一样游弋,她们不断汲取着处女地上的精华,也不断滋养着溺爱书香、徘徊于缪斯殿堂的书生学者。
叔本华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人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直至今日,很多人仍可以用这个言论逃离读书活动,但我不能——由于童年患了“书饥渴症”,现在我依然嗜书如命,同时对那些赠书给我的人心存感激。
上个月出差到西林县,我把去宫保府瞻仰的行程透露给文友黄志伟先生,他一再嘱咐,准备到的时候一定给他打电话。天将黑的时刻,我们的车才缓缓驶入景区,黄先生则骑着他的电驴匆匆赶来。他说,没有什么好东西要送我,就给一本他个人的文集《漂泊的印痕》吧。这本书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记录着时代的发展,记录着社会的变迁,记录着人性的善恶,也记录着他的追梦历程。2014年出版的书,时隔三年才到我手上,着实相见恨晚。
出差回来,刚踏进小区门口,保安就叫住我,说有包裹。原来是凌云县文友罗南送来的书,有县文联出版的文学刊物《水源洞》,也有她的近作《穿过圩场》。我很赞赏她用“圩场”这个地地道道的壮语名称为自己的书命名,这会让人一眼看到她的写作视域,让人敬佩一个热爱民族文化的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对改变陋习的焦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罗南的身在凌云,心更在凌云,她擅长观察记录父兄亲戚、街坊邻里的言行,将他们独特的情感凝结成饱含深情的文字。有专家如此赞叹罗南称:“生活在桂西北偏远小城,作品却已毫无疑问地跻身全国优秀行列,这就是罗南的意义。”对于这位才女,还需要我找些什么词句来誉美呢?
30多年前,兄长黄青山辞别云山鉴水,离开桂西南故乡,投身到支援隆林建设的大潮中。是书本让他充实,是文字让他成才,让他不再重复父辈面朝黄土的窘境。隆林地处云贵高原,美丽的风景、多彩的风情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不断激活黄青山先生的灵感,他白天干活,晚上爬格子,居然收获颇多。他的心血凝固在18万余字的散文集《我在高原》中,这本书收录了作者2007~2012年间的散文作品100多篇。2012年刚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黄先生就托人赠我一本,我当时刚到城里工作,从未享受这么贵重的礼义,真是受宠若惊。
桂西北文化底蕴深厚,文人雅士云集,他们看淡红尘,看轻名利,甘心在寂寥的文坛上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也取得了沉甸甸的回报。当他们把自己的墨香送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接受的不仅是他们的思想和智慧,更是一种鞭策,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11月28日,一辆满载西林沙糖桔的柜式货车在深圳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开柜下货,标志着这来自桂西北的“脱贫致富果”正式成规模返回故地广东市场,进一步打开了销路。广东省作...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