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壮家“老布”的扶贫情 □黄启贵 文/图
何满新给群众讲解李果种植技术。 硕果累累。
77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对于这位壮家“老布”来说,这还是一个发展李果生产、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时光。
他,就是田阳县五村镇驮逢村退休村干部、老党员何满新。
生态种养老村干拓荒创业掘“第一桶金”
1999年,57岁的何满新从田阳县五村镇驮逢村村民委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就把目光放在村里老林场搁荒多年的山地上。他带着老伴搬到山地去住,起早贪黑地开荒种植玉米,建栏舍养殖猪、鸡、鸭、鹅等家禽家畜。何满新用种植的玉米作饲料饲养家禽家畜,再用动物粪便作肥料种植玉米,仅30多亩地平均每年就能收获6000多公斤玉米,年出栏肉猪20多头,鸭50多只,鸡100多羽,年均收入3万多元,收获了生态种养的“第一桶金”。
机缘巧合壮家“老布”发现“摇钱树”
发展生态种养产业,离不开特色水果的种植。驮逢村地处大石山区,海拔高,温度低,种植什么水果好呢?为了选择一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水果,何满新先后引种了三华李、芒果、柚子、枇杷等,还上山找野生品种回来嫁接。当时村里一些同龄人见到何满新这样折腾,就取笑他说:“你都是60多岁的‘老布\’(“老布”壮语意为“老头子”)了,还搞这么多事做什么,弄不好摔一跤跌下山更糟,还不如和我们每天炒两个菜,多喝几杯‘土茅台\’。”
对于一些村民的闲言碎语,何满新全然不理。有一天,何满新偶然发现李果树和三华李树之间破土长出的几株新苗特别强壮。何满新抱着创新的态度,把这几株新苗进行移栽。三年之后,这几株李果苗茁壮成长,累累硕果压满枝头,每株结果有100多斤,收入300多元,这简直就是“摇钱树”啊!喜出望外的何满新马上大规模育苗,大面积种植新品种李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何满新的果园已种有30多亩李果。放眼望去,满山的果林一片翠绿,把整个山头挤得满满实实,在绿叶掩映的枝头上缀满了一串串青红色的果实,果林里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何满新告诉笔者,由于他种植的李果个大饱满,口感鲜甜,到了每年6至7月份的成熟期时,田阳及周边县(市、区)的商贩、游客纷纷上门抢购,仅去年就卖了近5万斤李果,收入近15万元。
初心不改老党员无偿传授“致富经”
何满新种植李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他也吃了不少苦头。2003年,也就是老何大规模种植李果的第三年,几百株李果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可没想到几天后果软落地,根本来不及销售,白白损失了4万多元。面对一年的辛劳付之东流,何满新夫妇抱头痛哭,悲痛过后,老何冷静下来反思:不懂技术注定要失败,一定要掌握李果的种植技术!
为了学习和掌握李果种植技术,何满新不仅积极报名参加政府举办的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还经常到县城的书店购买李果种植技术类书籍。
“管理李果一定要讲究科学规律,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上除了适时的施肥、除虫和防病外,还要注意修剪枝条,使行距、株距、树型有利于通风采光。”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何满新逐渐掌握一套李果种植实用技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他经常义务接待和培训慕名而来考察学习的群众,还把自己十多年来积累的李果种植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我几年前种植的李果现在挂果有了收获,每年收入也有近10万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还能照顾一家老小,非常感谢老何叔!”村民农尚考在2011年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在何满新的带动下,他回乡创业种植了25亩李果。谈及何满新,农尚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种植李果致富,何满新牵头成立了“广西田阳县鹰嘴山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种植新品种李果苗,并推荐给周边村屯的群众种植。几年下来,合作社销售的李果苗达10多万株,可种植1000多亩,带动发展李果种植120多户。
“发展李果种植不仅能保护青山绿水,还能增收致富。现在国家在搞脱贫攻坚,我是一名老党员、老村干,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我身体还很好,还能做一些贡献!”精瘦的何满新身体硬朗,说话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本报田阳讯近年来,田阳县巴别乡积极探索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缓慢难题,大力实施“123”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建档...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