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大批西红柿滞销,农户无奈倒入江中,网友感叹太可惜 爱心购治标不治本 引导转型才是出路

南国早报 2018-04-16 16:21 大字

对以上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平台“南国早报”(微信号ngzbnews)。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陈诗圆)近日,田阳果农把大批西红柿倒进江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原来,今年大西红柿的市场供大于求,农户面临“种得好却卖不好”的局面,才做出如此无奈之举。日前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帮帮他们吧!田阳大批西红柿烂在地里,农户无奈倒入江中》,引发网友讨论。

痛惜:西红柿难卖无奈倒江

据了解,果农把西红柿倒江中的视频,发生在有着“广西番茄村”之称的田阳县田州镇东江村。

据悉,事发当天,两名农户采摘的西红柿卖不出去,他们认为新鲜的西红柿都没人要,再留一晚更卖不出去,一时冲动就直接把西红柿倒进了江里,他们也没想到这个视频会火。

“作为西红柿控看着心好痛!”许多人和网友“jell”一样,看了视频之后都表示很可惜。

相比之下,网友“阿川”更心疼果农:“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外出打工都不愿意种田,就是因为种地辛苦赚钱又不多,还要面临市场供求风险。”而网友“北纬21度的季节”则认为,果农应该提前了解市场动态,如果在西红柿刚上市时,售价能便宜点,或许早就卖光了。

事实上,农产品滞销并不是新鲜事。网友“红尘一梦”称,他曾遇到过青枣地头价低至1元/公斤,果农都懒得摘,干脆留果烂在地里。

网友“随愿度日”表示疑惑:“每年都有农产品滞销,谁为农民保驾护航?”

思考:爱心购非根治良策

针对近期西红柿的销售难题,田阳县商务局、农业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联合电商企业,推出了电商扶贫、公益助农脱贫等相关活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不少网友也表示愿意通过爱心购买渠道,帮助果农渡过难关。然而网友“*梨园看雪*”提出质疑:“爱心香蕉、爱心砂糖橘、爱心西红柿……卖不掉的农产品最后都要靠‘爱心购\’解决,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如果果农对‘爱心购\’形成依赖,明年继续不看市场行情,仍旧随心种植,是福是祸?”网友“田螺先生”说道。网友“相思湖之子”也认为,滞销的原因在于果农们不了解市场,盲目扩大种植导致。他希望,在信息发达的年代,农民们应与时俱进,打开窗户看世界,随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

“现在不少农民的观念还停留在‘只管种\’的阶段,还没有与时俱进做现代农民,还没养成先找销路再择优种植的习惯。”网友“安落一隅是逍遥”表示,在这方面,当地政府除了前期帮忙找销路,中后期还应当加大相关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营销意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农民改变落后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议:果农应积极转型谋求新出路

若日后再遇到农产品滞销,果农应该怎么办?网友们脑洞大开,纷纷为果农出谋划策。

网友“凉拌大象”认为,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是供大于需,政府应该鼓励农户种植不同的作物,因地制宜,不要单一种植,根据市场需求来种植,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现在有电商平台了,销售就不要再局限于线下一条路!”网友“割舍”认为,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西红柿烂在地里倒进江里的情况不应发生,当地政府可以指导农民拓展网销渠道,甚至可以统一包装宣传,形成当地独有的品牌。

网友“天亮了”认为,农产品丰收却卖不出,说明政府在食品深加工工作的引导还不到位。该网友建议,不易保存的农产品可以尝试深加工,例如香蕉、芒果、西红柿之类的鲜果,可以加工成干鲜果或果酱。

“不如设立一个西红柿节,既能帮助销售,又能带动旅游消费!”网友“老蔡”提议道。网友“鱼卡”也认同,既然这个村有“广西番茄村”之称,那就可以由地方政府组织搞个西红柿节,促进特色旅游。

新闻推荐

巴别乡:实地认证获群众称赞

本报田阳讯近日,田阳县巴别乡组织乡镇干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协管员等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各村开展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人脸识别”现场认证工作。经统计,该乡需要进行“人...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