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返乡创业挖“穷根”

右江日报 2018-03-30 13:27 大字

黄婉(右)在指导女工车衣服。

在田阳县,有一位26岁的壮家姑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努力帮助乡亲们挖除“穷根”,充分展现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勇赶时代潮流的风采。她就是百色市恒华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婉。

见到黄婉时,她正在服装厂生产车间巡视生产情况,严肃认真的表情和26岁的年龄存在很大反差。而当她停下手中的工作,和笔者交流的时候,善意的微笑,得体的言行,又显得那么活泼健谈。

作为服装厂的“小老板”,黄婉是2017年初跟随父亲返乡创业的。黄婉的老家在田阳县五村镇,父亲原来在广东做食品生意,去年响应田阳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回乡投资300多万元开办一家服装厂,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就业配套服务,为搬迁户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引导贫困户有序从自然条件艰苦的深山里搬迁出来,挖除“穷根”,拓展新路。

办厂之初,政府安排服装厂在田阳县城东工业园的一座老厂房里,生产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后来,政府又安排进一栋新建的生产大楼,各方面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租金还很低。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田阳县政府投融资平台恒茂集团公司还给服装厂低息贷款了100万元,用于购置自动生产流水线。

面对政府的大力支持,黄婉深感责任重大。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协助父亲把服装厂办下去!

然而,创办实业,说来容易做来难。黄婉的父亲在田阳开了个头后,就去广东继续打理食品生意,把服装厂的生意交给女儿打理。

黄婉告诉笔者,服装厂现在有60多名员工,每月光人工费就有15万元,而产值才3万多元。由于家乡工业化程度较低,服装厂缺乏产业链支撑,缝纫机的一个小零件都要跑到南宁或广东采购。此外,还存在员工技术水平低、流动性大、请假频繁等令人头疼的问题。

作为壮乡田阳人,黄婉也知道家乡的风俗习惯非常注重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厂里的员工主要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每逢村里有红白喜事、幼儿满月、老人大寿、乔迁新居都得回去。为此,黄婉一方面尽量满足员工的请假要求,一方面又要求员工尽量少请假,安心工作,确保生产线运转。

“以前是员工求老板进厂,现在是老板求员工返工。田阳县的农业生产很发达,农贸市场短期务工机会多,服装厂很难招到和留住工人。现在的就业市场是卖方市场,员工一言不合就把老板给‘开\’了!”说这话时,黄婉一脸的无奈。

她告诉笔者,相比现在,以前自己在外打工时轻松多了。

2017年前,黄婉在广东东莞某企业任总经理助理,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年终还有一笔比较丰厚的奖金。她的爱人黄健敏在杭州市某企业任市场开发经理,每月有近万元收入。

“我们夫妻俩现在是没有工资拿的!”黄婉开玩笑说。“作为老板,只有企业盈利了才有钱赚,而现在每天都在亏损!有时候我也想想,自己舍弃了大城市舒适的生活,跟随父亲回乡创业到底值不值?”

“父亲曾告诉我,做什么事都不能随便放弃,要善始善终。况且,我们田阳这几年要搬迁几万人出来,需要很多就业岗位,办服装厂能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所以,我们现在还在坚持着!”

黄婉的服装厂里妇女工人约占80%,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主要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进城农民工。“服装厂的工资比在农贸市场做工挣的少多了!但是我还是选择在这里做工,主要是老板对我好,工厂比较稳定。现在老板有难处,我必须留下来支持她!”老家住田阳县五村镇巴浪村巴甲屯的黄秀忠大姐是服装厂的“铁粉”,虽然现在每月只有1500多元钱的收入,但是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有一些忠实的员工让我很感动。说实话,如果她们到农贸市场打工,每天能挣200元左右,比在服装厂的收入多。”黄婉说,她会努力不断提高员工待遇,现在工厂给员工包吃住,新员工进厂时,她还会安排一名老员工对接培训,让新员工尽快掌握缝纫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挣到更多的钱。

“我们百色市恒华服装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20日成立,首期投资300万元,目前有缝纫机150台,自动吊挂生产线4条,每月可生产服装3万件,产值达150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寻找合作伙伴,拓展生产订单,实现满负荷生产,让姐妹们赚到更多的钱来改善生活!”谈及服装厂的未来发展,小姑娘眼神里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笔者也衷心祝福黄婉和她的服装厂在壮乡田阳、在百色革命老区顺利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闻推荐

田阳:林成海 绿满城

三月的田阳,春色洒满大地,乡野间天蓝地绿,青山绿水间处处飘逸着绿的神韵,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田阳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