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生生不息 金山绵绵不绝 从雅长林区世纪变迁体会“两山”辩证法

广西日报 2021-09-24 07:52 大字

雅长林场场外经营的都是用材林,总面积还略多于场内管护的生态公益林。回归一产,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本报记者袁琳通讯员刘晓璐陈天颖文\图

生态公益林能不能生长财富、储藏财富?到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雅长林区看一看吧,这里正在进行创新性尝试:在林间空地“点植”高价值树种,让青山“储材”“生财”。两度春秋,广西国有雅长林场已在1万多亩生态林间,新种下20多万株树苗,全都是香合欢等高价值乡土树种。

这些树苗95%以上成活,30年后棵棵都会成为“万元树”。现有45.22万亩生态公益林的雅长林场,憧憬未来每亩数以10万元计的“点金之山”,对当下投入十分舍得。

自有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占2/3,雅长林场长期背负亏损包袱,去年却实现近十年来首次盈利,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好势头,销售活立木60.2万立方米,是去年同期的7.9倍;成交金额2.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5倍;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看似矛盾的投入和产出,蕴藏着“青山”和“金山”的辩证法。

A青山:决定性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雅长林区人烟稀少,道路不通,巨大的云南松和栎类天然林连绵不绝,蔚为壮观。

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木材。是年下半年,广西森林工业局桂西分局凌乐支局在当时的凌乐县雅长乡成立,这是个职工过千的大单位,专事木材采伐、运送。退休老林人说,那时候木材又粗又好,两三棵云南松锯成段,就装满了一卡车。走之不尽的苍莽群山,望之无垠的浩瀚林海,甚至让人盲目乐观:一百年都采不完!

1954年8月,百色地区在凌乐县雅长乡建立凌乐林场,护理青山绿林,并在山间空地进行零星造林。从采伐和护林单位几乎同时设置的情况看,当时已经考虑到,森林开发利用和森林保护修复需要并重并举。

到了1957年,大跃进导致大滥伐。雅长一带生长了数以百年计的天然林,一度被以“放卫星”的速度采伐。那年头雅长没通公路,原木以放排方式沿南盘江、红水河漂流而下,远送来宾。据记载,放流的原木到达来宾时,回收率仅有10%至40%,绝大部分在途中沉入水底。当事人回忆,1959年,红水河水运局从雅长放送香樟原木4000条,工人吃住在木排上,“赶羊群”般顺河流送。经过3个多月漂泊,运到来宾贮木场时,可怜巴巴只收回41条。现在说起这些往事,前辈无不痛心疾首,嘘唏不已。

1963年,从事采伐的百色森工局凌乐支局、护林造林的凌乐林场、采脂加工的凌乐松脂厂“三合一”,成立国营雅长林场。此后8年,大面积采伐停止,护林育林成为主旋律。

1970年9月,乐业至花坪公路通车。同年12月,百色地区田林县老山伐木场1000多职工搬迁到雅长林区花坪镇,建立雅长采育场,主要从事木材生产。1976年3月,雅长采育场并入雅长林场,实行管、采、育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从1971到1980年,10年间雅长林区生产木材11.36万立方米,造林1307亩,森林消耗大大超过森林恢复。据198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雅长林场经营面积95.1万亩,其中有林面积56.1万亩,占比为59%。青山变少了,绿色变淡了,大自然造就的“金山”失色了。

B金山:必然性结果

20世纪80年代,广西森林覆盖率下降到有记载的谷底,只有22.01%。时值改革开放春风劲吹,植树造林热潮奔涌。

1981年开始,雅长林场实施大面积造林。

1985年,林场出台职工承包造林办法,每个职工承包45亩林地,由林场预借生活费,完成清山、整地、定植等工序,年终验收结算后发齐全年档案工资。1987年起又将承包期改为3年,增加新树保存率和幼树平均高度等考核指标。期间森林防火也实行承包责任制,乡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护林防火合同。1989年起,在林区涉及的田林、乐业两县4个乡19个村,分别配设县长林业助理、乡长林业助理、村林业专干,建立一支20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和8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还有130人的民兵巡逻队,以及专干、村干和护林员组成的火源控制工作队。

机制创新、制度建立的改革举措,造林为主、采伐为辅的经营模式,让雅长林区逐步恢复元气。1981至1995年,15年间林场累计人工造林10.17万亩,同期生产木材29.9万立方米,相当于每采伐一棵树就新种回来三四棵,森林恢复大大超过森林消耗。据199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林场经营面积100.65万亩,其中有林面积63.9万亩,占比为63.5%;分别比1985年增加7.8万亩和提高4.5个百分点。

1998年,雅长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森林分类管理,全场区划界定总面积90.83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7.69万亩,占总面积的63.5%,雅长由此完成“大型公益型林场”定位,成为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最大的林场。

生态公益林划为国家一级的,是完全不能采伐的;划为国家二级的和自治区级公益林,虽然可以适当择伐,但是配额限制和审批程序都十分严格。按照现行标准,国家给予生态公益林的补贴,每年每亩只有10元。对于长年累月的管护支出,显然捉襟见肘。商品林地只占约1/3的雅长林场,入不敷出在所难免。

尽管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难,雅长人依然把生态责任、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对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等管护措施,修复森林系统,重塑生态功能。

2002年起,珠江防护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开启,将红水河、南盘江沿岸的第一层山脊林地全部营造水源涵养林,雅长林场担当建设这条绿色生态屏障的主力军。雅长林场副场长韦秋思回忆,那时新造这条水源涵养林,每亩国家补贴50元,支付苗木费用都显得拮据,连同挖坑、施肥等每亩造林成本实际达到256元。雅长人没有二话,一口气沿江造林5600亩。

雅长林场连片修复的林地自然成为宝地。2005年,国家从雅长林场划出33万亩林地建立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包括20年前投入6000万元种下的杉木林,当时正好成熟可采伐,价值约3亿元。林场虽然心痛,依然将这些“金山”慷慨地奉献给国家。

国家把最优质的森林保护起来,专家这样算了一笔大账:按2020年广西森林亩均蓄积量4.4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8吨、碳配额交易现价每吨50元保守计算,广西每亩森林平均创造碳汇400元;雅长林场划给兰科植物保护区的33万亩高质量森林,按吸碳能力比平均值高50%计,创造碳汇2亿元;再计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营养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这33万亩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30—40亿元,亩均万元以上。

C互辅互哺:螺旋式上升

守护青山,创造金山,务林人需要付出和奉献,也应该得到回报和分享。雅长林场一直在探索、在实践。

商品林反哺生态林。雅长作为全区自有林地面积最大的林场,商品林面积长期以来大致只占1/3。他们利用商品林地发展八角、杜仲等经济林和杉木、桦木、马尾松等用材林。毕竟因为商品林比例过低,有限的商品林不足以反哺双倍面积的生态林。

二产三产反哺一产。2003年,雅长林场利用林区内天坑资源,创办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2010年,又在百色市区和云南邻县分别建设木材加工企业。二产三产的经营效果都未尽人意,对一产无反哺之力。

场外营林反哺场内育林。2005年,雅长林场开始实施场外营林,采用租地、联营、收购幼林等形式,发展桉树速丰林。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雅长场外造林收入1.6亿多元,占林场总收入四成之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以来,明确提出“回归一产”的战略,大规模收储地方林地,使场外经营面积达到53.8万亩,比2019年之前的26.1万亩翻了一番。场外经营的都是用材林,总面积还略多于场内管护的生态公益林。回归一产,驾轻就熟,2020年立竿见影,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在林权交易电子平台,雅长林场挂牌成功率100%,每亩平均出材10.64立方米;亩均成交价5170.4元,同比增长32.3%;总成交2.9亿元,溢价超过2000万元。这些收入九成以上来自场外用材林,成功反哺了场内生态林的超支。

点植高值树,青山储财富。“经营场外用材林,反哺场内生态林,这是‘以短哺长’。雅长还要‘以长辅短’——在生态林点植高值树,让连绵群山不断生长、持续储藏巨大财富。”雅长林场场长李松海视野更宏大,思维更长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雅长林场累计投资21.9亿元,营造人工林54万多亩,使得经营面积的有林占比提高到79.6%。李松海说,在现有45万多亩生态公益林中,每年点植高值树数千亩乃至上万亩,搞到20万亩时,雅长林场的生态林将拥有200亿元高价值优质材。到那时,每年择伐5亿元的成熟树,40年一个轮回,青山生生不息,金山源源不绝,“两山”相辅相哺,螺旋式上升造福一方、惠泽人类,这是何其诱人的美妙境界啊!

新闻推荐

5、8版中缝寻找弃婴生父母公告

罗祖英同志于2021年1月16日在田林县初级中学对面1000米处捡拾男性弃婴一名,(姓名许方泽),出生日期(或者估计年龄)2021.1.16,身体...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