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姬松茸撑起“致富伞” 田林县浪平镇塘合村产业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 黄荣盛 文/图
在浪平镇塘合村姬松茸产业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削菇。
“每个姬松茸大棚一年可产出鲜菇约1万斤,按协议价一斤4.7元计算,每个大棚可获得产值4.7万元。”7月9日,记者来到田林县浪平镇塘合村姬松茸产业基地采访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涛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塘合村姬松茸产业基地,一座座纵横交错的“小房子”格外显眼,里面养着白白胖胖的姬松茸。目前正值采摘季节,大棚里边的“小家伙”为当地群众撑起了一把把“致富伞”。
“塘合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且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两分地。还没发展姬松茸产业之前,我们村还是一个‘空壳村’,村民一直靠种植玉米和四季豆等传统作物为生,没有村集体经济,生活困难,迫于生活压力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如何因地制宜、选准路子发展产业成了我们村党总支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刘维涛告诉记者,听闻那坡县坡荷乡有个姬松茸产业基地,当地大多数村民通过发展姬松茸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他便带领村“两委”干部前去“取经”,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姬松茸有生长周期短、采摘时间长、种植成本低的优势,塘合村气候又适合种植姬松茸。他和村“两委”干部商量之后,便敲定要在该村发展姬松茸产业。
说干就干。2019年在塘合村党员和人大代表带头下,率先发展13个姬松茸大棚,当年产值58.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通过与浪平镇政府多方调研,结合塘合村的实际,该村决定将塘合村姬松茸产业基地打造为浪平镇扶贫车间。基地采取“公司+村民合作社”的方式,引进企业与塘合村村民合作社合作发展姬松茸产业,即村民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建设大棚、生产种植等各个环节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姬松茸收购、销售。
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2020年,塘合村在田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电信集团的帮助下和浪平镇“五位一体”发展产业思路的指导下又新建了98个大棚。整个基地预计投入资金400万元。目前,该村共有111个大棚,种植姬松茸面积73260平方米。
“姬松茸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刘维涛介绍,塘合村姬松茸产业基地整合土地122亩,涉及群众64户,其中贫困户21户76人,增加群众收入73.2万元。每个姬松茸生产大棚从搭棚、进料、采菇等各个环节约需要120名工人。预计基地全年需要用工13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7500人次,基地全年可带动群众务工就业收入156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务工收入90万元。塘合村姬松茸加工烤房可提供务工岗位30个,每人月收入2400元,全年可以实现带动务工收入50.4万元。
村民向迎春就是受益者之一。“没有来基地工作之前,我在家就是做做家务、带带娃,个人没有收入,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丈夫外出打工。”向迎春告诉记者,她于2019年年底来基地务工,从事采菇工作,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现在在家门口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还可以照顾孩子,她感到很满足。
据悉,除塘合村外,浪平镇的浪平、弄坝、弄阳、平山等4个村都发展姬松茸产业。目前该镇共有大棚448个,占地面积514亩,种植姬松茸面积29.5万平方米。浪平镇的“试水”成功,给同为石漠化山区的平塘乡群众脱贫带来了希望。平塘乡将计划在同祥村搭建150个姬松茸种植大棚,2019年底已落实了150余亩产业项目用地。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平塘乡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指导群众搭建姬松茸种植大棚。目前已完成101个姬松茸大棚搭建,其中32个大棚产出的姬松茸收入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第三章:船队百乐街原名“首寨”,依托南盘江下游水路的便利,清康熙年间,贩卖布匹、洋纱、铁器同时收购药材、兽皮、各...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