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教育 绽放美丽人生 记田林县平塘乡优秀乡村教师宋利 □黄泽宁

右江日报 2020-02-05 09:13 大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成为田林县平塘乡中心校宋利老师的人生格言,也是她敬业爱业的执著信念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永恒定力。

宋利出生在田林县平塘乡茅草坪村,是土生土长的大石山人,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没能继续升学。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她着实向往山外美好的生活,曾经有外出打工的冲动。但看到日夜辛劳的父母,还有单衣赤脚的弟妹,她打消了外出的念头,陪同父母开山种地,艰辛劳作。

20世纪90年代,田林县师资严重不足,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大多都分配到乡镇中学或者中心校工作,村完小学教师空缺。宋利初中毕业第一年,乡教办领导找到她,希望她到村里的小学教书。她思索一番,最后答应下来,成为了一名乡村代课教师。20多年里,她辗转在平塘乡偏远的伟峰、毛坡田等村级小学任教。

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女童因为父母观念和家庭条件的缘故辍学。1995年秋季学期,毛坡田小学的一名女生因学习成绩差,即将辍学。宋利了解情况后,独自一人翻过几座山头,步行几个小时去家访,家长被她的真诚所动,答应第二天让孩子回校读书。在返校路上,夜色昏暗,她一人行走于石山老林间,恐惧感阵阵袭来。因为害怕,她加快了脚步,慌乱中误踏入一条河中,且河水较深,她被湍急的河水冲往下游,幸亏在惊慌失措中抓住了岸边的树枝,才保住了性命。

2006年春季学期,她的班里有一名男生因病长期缺课而不愿返校上课。宋老师心里很急,她驾驶摩托车去这名学生家里家访,途中不慎遭遇车祸,伤了颈椎和腰椎。此后将近一年时间,宋利没能走上讲台,先后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在百色、南宁等地医治,她却没有向组织申请求助,一个人默默承担。

2015年7月,宋利转正。第二年时值农村教学点和村小学撤并到乡镇中心校,宋利也调到了平塘乡中心校任教。她凭借20多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塘乡中心校育人的大熔炉里,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继续谱写自己教书育人的靓丽华章。

由于宋利老师工作成绩突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红烛基金授予她“最美红烛”荣誉称号。她秉承红烛基金“帮助教师,就是帮助孩子”的宗旨,牵线搭桥,为当地山区教育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2015年联系到红烛基金会为平塘乡龙歪小学、兴六小学捐赠价值约4万元的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留守儿童住校无法享受热水这一特大困难;2016年争取到红烛基金1万元作为乡代课教师资金补助;2018年秋季学期通过红烛基金为平塘乡中心校留守困难学生郑小英获得1600元资助;2019年秋季学期,宋利老师联系途梦公益,得到了300册儿童绘画书捐赠,价值约3万元。

宋利老师通过红烛基金平台结识了许多爱心人士。2019年春季学期,宋利老师联系由红烛基金秘书长李娟推荐的爱心人士孟庆蕊,他为平塘乡中心校家庭离异留守学生罗佳欣捐赠1100元的助学金和衣物、平板电脑、书籍价值约8000元;2019年秋季学期联系爱心人士为平塘乡中心校困难学生黄来、黄盼各捐赠700元助学金。孩子们得到资助后,刻苦学习,成绩大有提高。

宋老师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上,她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不断学习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她喜听课,经常在马云公益优质课平台、红烛基金优质课平台中参加培训学习,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几年来,宋利老师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同级学校中列居榜首。她热心培养青年教师,2019年同校教师黄莹在宋利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从校级步步比拼,最终获得市级一等奖。宋老师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得到上级领导,社会及家长的赞许,2019年9月宋利老师获百色市“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宋利老师关爱留守儿童,不仅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还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宋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把留守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带到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让他们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给孩子们心灵抚慰。宋老师白天给学生上好课,每晚还要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课,待到就寝时,又到学生宿舍查看学生。学生们都叫她“贴心妈妈”。

放寒假前,局里安排我下乡到平塘乡中心校,遇到宋利老师。我问:“宋老师,放假后要到哪里去旅游啊?”宋老师诚恳回答:“旅游就不去了,我还要走访几个村的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呢。”

新闻推荐

那比乡:狠抓控辍保学 助力教育脱贫

本报田林讯2019年,田林县那比乡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脱贫的重点要求,通过大力宣传、强化措施、夯实责任,有效推进控辍...

田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