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群众生活更美好 □陆致腾 文/图

右江日报 2020-01-03 08:41 大字

韦显诚给群众赠送鸡鸭苗。

“群众利益无小事”。他这样理解也这样去实践。2016年6月,他告别家人,轻装上阵,进驻田林县者苗乡八中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工作以来,他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村屯及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对症下药”为村集体和困难群众解决一个个难题。至2018年底,八中村19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4.84%降至0.73%,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他也赢得了全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他就是田林县委政法委派驻者苗乡八中村的工作队员韦显诚。

喜当群众知心人

驻村3年多来,韦显诚与村“两委”干部密切配合,加班加点遍访6个自然屯446户农户,调研村情民意,与群众促膝谈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写了几本厚厚的日记,收集第一手材料,把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一列好,并逐项形成可行性报告上报。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惠民项目:如投入120万元建设的八中戏台、篮球场等公共娱乐场所;投入5万元建设的八中、八达等6个自然屯太阳能路灯;投入60万元的渭额、八达等5个自然屯屯内道路硬化项目;多方争取到资金160多万元修通的八中歪昌水利项目,使200多亩不能耕种的水田恢复种植水稻,这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受益群众达1600多人。同时,他争取后援单位县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先后捐助资金5万余元帮助屯内道路硬化建设;给村民委赠送一台办公电脑和一台价值0.8万元的打印机,赠送办公桌椅30套;援建八中村公厕1.5万元;给贫困户赠送优质油茶苗12800余株价值3.2万余元;每年春节给村级壮剧艺术团捐助活动经费3000余元;每年中秋节、春节期间坚持慰问贫困户,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等。

乐当群众贴心人

韦显诚帮扶的贫困户是八达屯的李贵明户,李贵明的母亲眼部属一级残疾,无劳动能力。李贵明婚后育有一个孩子,其妻因接受不了家庭贫困,在小孩刚满周岁时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韦显诚多次入户与李贵明谈心,鼓励他要振作起来发展生产,还与他制订可行脱贫计划。知道让孩子到县城读书是李贵明的最大心愿,韦显诚就主动与乐里镇三小联系,并亲自送其小孩到县城学校就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韦显诚还到县残联咨询为李贵明母亲办理残疾证,申请残疾困难生活补助和低保,让其母亲每月享受300元的政策性补助,并争取到盲人语音电饭锅、盲人专用电磁炉、微波炉各1台,解决了其母亲的日常生活不便问题。之后,李贵明放心外出务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改善了家庭生活。韦显诚还先后给5户贫困户赠送油茶苗共计4000余株,目前长势良好并已初步挂果;每年他还赠送鸡、鸭苗400羽左右给贫困户,因地制宜帮助农户发展种养业等,目前,他所帮扶的5户贫困户都已全部脱贫。如今,寨子里的人见到韦显诚都亲切地称他“韦同志”。

甘当群众引路人

大龄青年岑亚双原来比较懒,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靠老母亲的养老金和低保过日子,不从事生产劳动也不外出务工,成为返贫的监测户。韦显诚先后走访他家6次,动员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18年,岑亚双同意外出广东务工,月收入有3000元,最后还交了一个女朋友,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个人婚姻问题。在韦显诚的教育引导下,该村“懒青年”外出务工达10余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也巩固了脱贫成果。

韦显诚沉入扶贫一线,用心用情为困难群众办好一件件暖心小事,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了一名普通党员的扶贫情怀。

新闻推荐

扶贫路上青春无悔 记田林县浪平镇塘合村第一书记刘维涛 □本报记者 喻武强

全村道路硬化率已达到86%以上、100%农户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主干道路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25杆,贫困村抱团发展的168亩猕...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