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甸瑶族乡:林下养鸡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本报右江区讯“我现在有两个鸡棚,每个鸡棚1000平方米,一次可以养12000只鸡,一年可以养两批,每只鸡利润大概是5元,这样算下来每年纯收入15万元是没问题的。”近日,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塘兴村那巴屯贫困户黄开德看着树林下觅食的鸡群高兴地说。
近年来,汪甸瑶族乡充分利用本地山地资源、林地资源多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养殖,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像黄开德这样通过发展林下养鸡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该乡就有80多户。
据悉,截至今年10月,汪甸瑶族乡共有19个林下集中养殖区,覆盖全乡13个行政村;共建有鸡棚608个,415户养殖户参与养殖,约五分之一的养殖户为贫困户。该乡今年累计出栏肉鸡346万羽,存栏量、出栏量在右江区各乡镇中位居第一。林下养鸡产业累计为该乡创造总产值1.45亿元,养殖户纯收入累计1384万元。
党组织示范引领,形成上下发展合力。该乡把林下养鸡产业视为全乡赶超跨越的核心竞争力,乡党委多次专题听取林下养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研讨林下养鸡发展办法。主要领导多次到各村养鸡一线调研产业情况,实地研判解决林下养鸡存在问题。在乡党委的大力推动下,村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党员能人在本村带头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当好“领头雁”“引路人”,形成乡、村两级发展产业的上下合力。“我从2010年开始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是村里最早一批开展养殖的。群众看到发展这个产业确实有收益以后都参与了养殖,现在我们村已经有116户农户参与养殖,建有鸡舍116栋,现存栏肉鸡42万羽,而且规模还在逐年扩大。我们村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其中林下养鸡收入5600元。”喜乡村党支部书记苏元友介绍。
示范区辐射带动,形成以点带面格局。该乡着眼于推动林下养鸡产业实现规模养殖、系统养殖、专业养殖、精细养殖,利用喜乡村在全乡率先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养殖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按照“管理规范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通过争取多方融资、投资5821.97万元,于2013年建立喜乡现代特色农业林下生态养鸡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245.8公顷、拓展区843.2公顷、辐射区1709公顷,引进了华润五丰、铭翔、旺瑶、富凤养殖、亚胜养殖等龙头企业,组建了雄辉等3家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区建成喜乡、那迷等5个养殖区,建成鸡舍105栋,完成土地流转680亩,吸引115户、带动周边352户群众,按照“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参与产业。示范区建成以来,辐射带动效益逐渐显现,乐益村、六朴村等周边村屯,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等养殖户也逐渐参与到示范区产业中,抱团发展,共同获利。2017年,该示范区被自治区评为县级现代特色农业养殖示范区;2018年,右江区人大将该示范区列为人大代表培训基地,多个区内外考察团纷纷到该基地考察,辐射效应、吸引作用进一步凸显。
集中散养双管齐下,形成产业燎原势头。在示范区龙头带动下,该乡其余各村农户参与林下养鸡产业热情日渐升温。一方面,区域化集中养殖方式成为主流。目前,全乡19个林下养殖区已覆盖13个行政村,其中13个养殖区是近三年建起来的。各养殖区均有龙头企业带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水、电、硬化路等设施一应俱全。另一方面,群众单户散养遍地开花。除加入养殖区的415户外,全乡各行政村均有农户自建鸡舍自行发展林下养鸡,散养总存栏40万羽左右。特别是今年以来,禽类、鱼类市场前景良好,各村散养鸡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飘零、乐益、六朴、沙洪等林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散养鸡舍数量均呈“井喷”式上升。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林下养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稳定产业发展势头,助力脱贫奔康。”该乡党委书记钟恒泽说道。
□谭印艳梁威特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今年以来,市林业局制定《百色市林业局2019年脱贫攻坚关键年活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林业“十大产业扶贫”(即...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