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安家 门前就业 就近入学 田林县易地扶贫安置点百花寨群众开启幸福生活见闻 □本报记者 周厚雪 葛军献 覃海媚 通讯员 王永兴 文/图

右江日报 2019-04-30 09:44 大字

百花寨安置点的楼房。

四月的田林,阳光暖暖,春风和煦。百花寨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百花寨是什么地方?百花寨是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依山傍水,宽敞整洁的水泥路贯通小区,小区楼下便利商店、小吃店一应俱全。居住在这里的是来自田林县14个乡镇的贫困户。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的泥土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好了,就业门路宽了,幸福的笑容也多了。

搬得出:走出大山进了城泥房变楼房

近年来,田林县针对部分地方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境况,县委、县政府多次开会讨论,确定扶贫搬迁安置点,最终让群众挪出“穷窝”,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百花寨安置点位于田林县城乐里镇百花寨村(进城大道南安建材市场后方),占地面积109亩,规划建设15栋11层公寓楼共642套安置房。安置点项目于2016年12月动工建设,2018年10月底所有工程全部完工交付使用,除预留4套用做后续管理用房外,其余638套房已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638户2863人,入住率达100%,搬迁对象覆盖全县14个乡镇。

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小区,完备的绿化、水电配套设施……小区楼下的停车位上还停了不少小汽车,小区楼下的宣传栏前面,几位老人正悠闲地阅读着宣传内容。

“昨天刚刚填了对小区是否满意的调查问卷,我全部填了‘非常满意’!”去年从浪平镇弄坨村玉家陀屯搬出来的熊小仙一家对于走出大山住进新楼房十分高兴。熊小仙告诉记者,在老家时,他们一家9口人挤住在又窄又破的木瓦结构房子里,尽管经过多次的修修补补,但房子每到雨天就漏雨,冬天时必漏风。“在老家光靠种地根本没有钱起新房子,我们一直想搬出来,但是没钱,所以一直拖着。”熊小仙的丈夫一直在县城周边务工,早年他们一家就有搬出老家的想法,但仅凭丈夫一人的经济收入根本无法让一家人在城里安家。

“感谢国家出台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仅花2.25万元就能住上那么大的房子,我二话不说,立马筹钱交房款!”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了像熊小仙家一样的贫困户助了一臂之力,去年,熊小仙一家分配到到了百花寨安置点128平米的最大房型,“现在,我两个小孩就近入学读书,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老人看病也方便,平时,我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照顾老人小孩,比在山窝窝里好太多了。”熊小仙满脸堆笑。

稳得住:扶贫车间有保障工作有着落

把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实现“安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是要解决好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田林县在后续扶持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引进扶贫车间,创办了一个皮具加工厂和一个电子产品加工厂。两个扶贫车间正常投产后可以解决安置点住户300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走进位于乐里镇南安建材市场内的田林县乐里镇易地安置点扶贫电子车间,宽敞的车间里,机器声隆隆,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着手头上的活儿。“目前我们车间有46名工人,三分之二是贫困户。”扶贫车间的负责人罗家隆告诉记者,扶贫车间主要生产电脑、手机和摄像头等电子设备的周边数据线,工人上岗之前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我们生产的产品难度系数不大,工人们经过培训后基本都能顺利上岗,工人们工资按计件结算,每个月基本不低于2000元,每个月工人还能享受全勤奖、住宿补贴、免费中晚餐等福利。”罗家隆说。

在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忙于安防线部品作业的雷玉天,只见她手里拿着一大把细小的数据线正快速地在机器上进行焊接操作,动作十分娴熟。雷玉天是来自乐里镇弄平村弄平屯的贫困户,因为之前在造纸厂工作时被机器压伤双腿,造成二级残疾,行走不便。腿受伤后雷玉天没有办法工作,家里的经济来源缩减了一半,这让他们一家十分犯愁。“好在现在有一份可以坐着就能把工作完成的事做,收入也稳定,扶贫车间帮了我大忙。”2018年10月,雷玉天开始在扶贫车间上班,从一开始的每天30件到50件,到现在每天80件,雷玉天说之前的担忧没有了,现在就希望自己手法能更熟练,每天多生产一些产品。

能致富:自主创业天地宽生活有奔头

百花寨安置点的居民大多都是来自大石山区的村民,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楼房,农民脱离了土地,他们的脱贫致富愿望如何实现?

对此,田林县制定出可行的后续产业扶持方案,确保覆盖到户到人,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注入持续动力。通过对安置点的贫困户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引导有意向外出务工的搬迁户参加转移就业,鼓励有能力的搬迁户自主创业,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搬出来住,别的好处我就不说了,就是终于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事情做,这点我很满足。”采访当天,记者在安置点小区楼下看到了正在经营蔬菜摊的李金红,李金红一家4口人,女儿外出务工,丈夫4年前因为中风基本失去了劳作能力,家公年迈多病。“我以前去广东打工还能挣一点钱养家,后来老公生病了没有办法出去打工,挣不到钱给丈夫治病,心里特别着急。”李金红的老家在八桂瑶族乡八江村八江屯,之前一家人住在泥房里,平时靠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维持生活。

2018年,李金红一家搬进了百花寨安置点。在安置点管理处的帮助下,李金红在安置点小区楼下经营起一个蔬菜摊点,小区里的居民都在李金红的菜摊买菜。蔬菜经营一段时间后李金红发现,小区楼下没有早餐店面,很多早上来跟她买菜的居民手上都会提着一份从外面打包回来的米粉,后来经过向物业管理处申请,李金红在蔬菜摊旁边又开了一个米粉摊。如今,她的蔬菜摊和米粉摊生意都挺不错,客源也稳定。“现在做这个小生意足够我们平时的开销,也能有钱给我老公和家公看病。”李金红说,能进城住,还能赚点钱,比什么都好。

搬出大山天地宽,这句话是搬迁户韦高一家的真实写照。

在韦高的家里,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一箱箱的货物,几个体积巨大的白色塑料桶尤为引人注目。韦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养家糊口脱贫致富的“宝贝”。“你们看,这些大桶里面装的都是我们田林的特产,叫泡梨,我准备这几天拉一批到云南西双版纳去销售,那边是旅游区,不愁销路。”正说着,他随手从一个箱子里掏出一包包的鲜花饼、香蕉干等云南特产展示给记者:“这些是我从云南带回来的,打算先在田林这边试卖一段时间看看销路怎么样。”

韦高一家6口人于2017年12月搬出了老家那比乡那比村八闷屯,回想以前住在老家的日子,他不禁感慨:以前住最简单的木房子,吃最简单的玉米粥,生活没什么期盼,日子平静无澜,让人看不到希望。

“现在搬出来了,只要脑子多转转,有的是机会。”韦高说,搬出老家后,他就和妻子商量好了,因为弟弟在云南西双版纳开了一家特产店,有很好的基础,他们计划利用这个条件一起努力致富。为此,他们在县城开了一家水果店,除了销售水果,还销售云南的特产,平时由妻子负责经营照看。而他则经常奔走在田林和云南西双版纳之间,将田林的特产运送到西双版纳,再将云南的特产运回田林销售。“虽然三天两头跑,又忙又累,但是有动力啊,生活看得到希望,日子才有奔头。”韦高说。

新闻推荐

扶贫扶志使他圆脱贫梦 □黄小峻

“我现在才悟出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如果没有帮扶干部的扶志和正确引导,我就不会有今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