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酿出“甜蜜”生活

广西日报 2019-02-14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凌聪通讯员庞泳承

春日的阳光洒向大地,苍翠的群山深处,田林县定安镇八来村的农民杨昌文正在查看蜂箱。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他丝毫没有松懈,70窝蜜蜂都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蜂箱既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能因为缺阳光引起潮湿。”杨昌文说,这两年,他已经积累了不少养蜂经验。

杨昌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一名肢体残疾患者。曾经,他和妻子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玉米,因为还要供孩子上学,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自力更生才能早脱贫。”杨昌文说,自2016年9月,从田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两窝蜂后,他开始亲手酿造甜蜜新生活。

由于此前没有养蜂经验,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杨昌文刚开始养蜂,脸和手就被蛰了好几次。为了尽快掌握养蜂技术,他常到离家10公里外的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虚心求教,并诚心邀请养蜂专家上门指导。

“你在家门口的菜地养蜂不理想,最好把蜜蜂放养到山林里。”养蜂专家一上门,就指出了问题。随后,杨昌文在离家4公里外的山林建起养蜂基地。并在野外四处寻找蜂窝,准备来年的蜜蜂繁殖分蜂工作。

最让杨昌文头疼的是,蜂王会带领蜂群逃跑。“2017年跑了好几窝蜂,非常难受。”杨昌文说,妻子看到这一情况,劝他放弃,两人甚至为此吵过架。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杨昌文继续拜师学艺,了解到蜜蜂逃跑有缺粉蜜、高温、病虫害等原因。“我已经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现在养的蜜蜂基本上没有逃跑的。”杨昌文一边打开蜂箱,一边对记者说。

杨昌文在2017年夏季首次尝到养蜂的甜头,成为村里的小能人,在当年实现脱贫摘帽。“通过养蜂,去年我收入约4万元。”杨昌文掰着手指头算账,收蜂蜜1100斤卖了3万多元,12窝蜂卖给农户收益0.5万元。

“养蜂不是苦力活,关键是要将技术学深、学透、学到家。”谈起养蜂经验,杨昌文说。看着自己的养蜂事业小有成就,他信心十足,计划在今年发展养蜂规模达到100窝以上,并带动有意向养蜂的农户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田林打出一系列“放管服”组合拳

本报田林讯近年来,田林县打出一系列“放管服”组合拳,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政府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