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蔗农和“蔗王”的距离有多远

广西日报 2021-10-22 07:00 大字

管弦士

据《广西日报》报道,23年前,莫福超带着妻子到田东县承包土地种蔗。一根甘蔗甜了23年,莫福超对种蔗始终不离不弃,书写了“蔗王”的传奇。

“蔗王”的“神奇”之处,还真是令人叹服。

横向对比。今年天旱甘蔗收成不佳,慕名“组团”去观看莫福超地里甘蔗的人们发现,“沿路所见甘蔗大部分只有1米多高”。可是,老莫今年新承包的印茶镇新建村1000亩的地里,“一根根甘蔗整整齐齐,3米多高”。

纵向对比。上文提到的1000亩甘蔗地,原先的承包户前两年亩产维持在4吨,算下来没赚钱,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底只能举“白旗”了。可老莫不一样,据当地糖业部门估算,老莫新建村基地今年亩产将超过6吨,预计盈利60万元以上。

外在条件相同或者相近,“蔗王”到底比别人强在哪?他自己说了答案:一是坚持用新品种,从新台糖22、23、25号,到粤糖93/159号、桂糖42、44号,再到桂柳05/136号,及时更新;二是还要有种植良法,包括早种早管、深耕深松、保持行距、合理施肥等。

这个答案能打消人们的疑问吗?还不能。

这是因为,老莫采用的新品种,都是市场公开推广销售的;老莫的种植方法,也是农技部门推广的甘蔗高产方法。也就是说,老莫能做到的,其他蔗农也应该能够做到。

这样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老莫懂得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而且对此深度付诸行动。而其他蔗农,或是因为没留意、不相信市场推广的新品种,或是没有掌握、不愿使用科学方法,总之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跟上新市场、采用新技术进行科学种植,这才导致老莫“脱颖而出”。否则,就算老莫在种植上确有自己的一些小心得,那也应该只比其他蔗农“略胜一筹”,而不会大幅度超越“起跑线相同”的别人。

我们要为老莫点赞,但更要看到他“一枝独秀”背后的问题所在——科学种植,不应当是“蔗王”的“专利”,其他蔗农在种植上的种种不足,需要引起当事人和涉及种植的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农业发展的历次科技革命,都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而是依靠众人对科技革命的认同和笃行,才换来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与其欣赏一个“蔗王”的诞生,倒不如希望出现人人都成为“蔗王”的这样一种“平淡”局面。新闻中说,最近,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由老莫牵头成立了全县首家甘蔗种植合作社,旨在增强同行交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让更多人依靠科技致富。这就对了。

普通蔗农和“蔗王”的距离有多远?找到了问题症结并积极加以解决,那就不远。让人们和“蔗王”的距离近起来,“甜蜜的事业”将会更甜蜜,农业、农村、农民的美好未来将会更可期。

新闻推荐

2、3版中缝广西田东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广西田东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位于祥周镇内,向西紧邻祥周镇政府,向南紧邻百色港祥周作业区,规划总用地规模约为132.7公顷...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