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民族团结一家亲。瑶乡群众跳起金锣舞。 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思林江南安置小区——龙邦村整村搬迁安置点之一。 周金鹏/摄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增收。 周金鹏/摄 少数民族群众喜领“脱贫光荣书”。周金鹏/摄 自来水通到家门口,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群众喜笑颜开。
近年来,田东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六个示范”目标,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发动各方力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2020年以来,先后有16个单位被评为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乡被自治区推荐参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建阵地搭平台,民族团结一家亲。田东县注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搭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切实发挥宣传教育阵地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托右江工农政府旧址、百谷红军村陈列室、那恒村革命史馆、那叭红军医疗站等红色资源,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10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基地2个、县级示范基地8个;打造芒乡红城同心文化广场、祥周镇祥云同心文化广场、林逢镇唐皇同心文化广场等6个,建设民族团结连心亭12个、同心文化长廊14条。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360万元。先后接待县内外各类培训班1000多个班次6万多人,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开展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正成为接受灵魂洗礼、升华精神境界的生动课堂,促进各民族团结交融。
重引领创载体,文化认同聚共识。田东县充分挖掘利用田东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为引领,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扎实开展文化建设,推动全县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挖掘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把平马镇百谷红军村陈列室打造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村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如义圩镇壮族刺绣、作登瑶族乡金锣等,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优秀文化品牌的保护与传承。注重收集和出版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切合的田东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丛书18套,努力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戏曲进乡村,以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及开展文明村屯、平安和谐村屯、民族团结村屯等评比活动,打造龙安社区、四平村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村)。开展民族团结红旗户、最美芒乡人等评选活动,全县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没想到我们唱的歌、我们身边的故事,还能写进书里,有更多的人看到,实在是太高兴了。”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瑶族同胞谭秋盈笑开花的脸上仍写满了不可思议。日前,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汇编《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一书在该县梅林村举行赠书仪式,相关专家还为学员进行授课。
强保障促发展,民生改善幸福长。田东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稳固的民生基础。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工程、基本医疗保障工程、住房安全保障工程、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四大工程”,切实提升改善全县各民族基础设施水平。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全县各民族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聚焦民族乡村振兴,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020年以来,田东县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89万元实施10个产业路项目,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难、增收难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县投入到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共137.46亿元,同比增长50.7%。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累计参保125.96万人次。投入近13亿元改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条件,投入近5亿元提升县各级医疗卫生水平,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田东县委统战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山坡种山茶树、芒果,山腰种甘蔗,田里种水稻,房前屋后种瓜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收入不断提高。这是田东县那拔镇...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