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寒江的木棉王□黄胜章 文/ 图
木棉树。(2019年12月摄)
右江支流达寒江流经田东县印茶镇全境,在达寒江畔新建村有个村庄叫县屯。为什么叫县屯呢?据说是明朝时期向武州富劳县的县治所在地,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县屯读书考上大学的人多,外出做官的人也多,因而在当地颇为出名。虽然我也是印茶人,但没有去过县屯,这次参加巴麻老区红色传承采风活动,才有机会来到这里。
县屯坐落在一处较为开阔的山谷之中,达寒江在村前曲曲流过,村后横亘着由几座山峰组成的屏障,这在当地村庄是常见的景象。最不平常的是县屯村头的木棉树,大家都称之为木棉王。我在印茶革命老人编写的几本地方书籍中多次读到关于木棉王的记载,但只在书上读到,没有亲眼见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如今机缘见到了,我认为它是达寒江当之无愧的木棉王。
远远看去,在冬日晴朗无云的天空下,木棉王高大挺拔,直插云天。其树根苍劲错节,有如盘龙,其树干很大,笔直且壮硕,树皮非常白亮,一点也没有显出苍老和病态,反而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散发出一股浩然之气。给我的感觉就像孟子说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站在木棉王下,我不由得抬起头,挺起胸,感到一种力量在心中升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名战士,要为正义站岗,为道义坚守。
于是我便萌生出想要探究这棵木棉王来历的好奇,它是什么时侯生长在这里的?是天然种子落地呢?还是有人种植?想着想着,我便又觉得是徒劳,因为看过的几本地方书籍都没有记载它的种植或出现时间,问屯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说从小就见这棵木棉树这般样子,看来关于木棉王的来历是无法考究了。这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庙,庙是新修建的,庙名为南岳庙,听说是在一座古庙上修建起来的,这就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看到南岳庙三个字,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历史上祖先开拓南疆,开发达寒江的场景。
达寒江流域是向武州土司的管辖范围,据田东县志记载,向武州在宋朝时已经设置,为黄氏土官世袭,但土官世袭在明代以前没有记载。正因为如此,才使向武州的这段历史显得扑朔迷离。在县屯出现一座南岳庙,在离县屯10里之外的巴麻立新交界处也有一座南岳庙,这是怎么回事?南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南岳大庙在衡山之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两座南岳庙呢?也许只有解开这段历史,才能解开木棉王之谜。
我也姓黄,研究过族谱,说来还是向武黄氏土司的后裔。我到庙堂的神台前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回忆之门慢慢打开。向武州黄氏土司先祖随狄青南征建立军功,被封为镇南大将军,授与定宋宝刀,管辖田州府向武州右江两岸广大地域。因为明代以前向武州黄氏土司世袭不详,印茶向都一带黄氏族谱记载的开山始祖是从黄志真、黄志威兄弟开始。黄氏兄弟原籍是湖广永州府零陵县,正是在湖南衡山脚下……朱元璋正愁着广西岑、黄首领的向背,见岑伯颜自来归附,自然欣喜万分,设田州府令岑伯颜为知府……次年2月,为了抚慰黄志威,补偿其所失,朱元璋又从田州府属州中割出奉议州,“以田州土官总管黄志威为奉议州知州兼守御事,直隶广西行省”田州府土官即由黄姓转而为岑姓了。以上这些史实,在《明太祖实录》中都可以找到。
向武州土官世袭直至清末改土归流,传承了22代。其中,黄志威三子黄世彧任富劳县土官,而富劳县县治就是现在的县屯,县屯也因此得名。在达寒江边上的洞远南岳庙、县屯南岳庙是为了传承远在湖南衡山南岳大庙的祭祀和族人分支而建的。而这棵百年木棉王也见证了向武州的历史兴衰。
一位村民告诉笔者,这棵木棉王也不是年年健康无恙,她就曾经看到过,有一段时间木棉王也病得奄奄一息,后来恢复元气又焕发新生。我在想,在历史长河中,木棉王不知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不得不佩服它超强的抗病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活出了生命的洒脱。
木棉王生长在县屯的南岳庙旁,与洞远南岳庙同根同源,而向武州与富劳县也是同根同源。这下满足了我探究的好奇心。县屯、南岳庙、达寒江、木棉王,也许它们名不见经传,但就像这默默无闻的达寒江,百年来见证沧海桑田。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连日来,春光明媚,在田东县那拔镇平王村,山腰的枇杷树上一串串金黄色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山脚下,果农将采摘下来...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